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活动

校友活动

法学院举行部分在京校友代表小型座谈会

2015年5月15日下午,部分在京校友回到母校法学院,就沈达明教授诞辰百年及法学院校友会的成立等事项进行座谈。

 

前排左起:王煜、李华、高西庆、石静霞、张玉卿、丁激中、于海纯;

后排左起:王开定、张继平、刘军、潘琪、曹欣光、王雪华、高伟、黄滔)

参加座谈的校友大多为沈达明先生的当年带过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有部分年轻校友代表。其中有:81届硕士研究生校友、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原中投总裁高西庆,82届硕士研究生校友、原商务部条法司司长张玉卿,85届硕士研究生律所合伙人曹欣光,88届硕士研究生校友、环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雪华,88届硕士研究生校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华,88届硕士研究生校友、强生法律顾问潘琪,91届校友、海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继平,93届本科 96届硕士研究生校友、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滔,1999届博士研究生校友、中外运股份公司法务总顾问高伟,沈先生博士研究生黄勇教授和金杜律所合伙人王开定。参加座谈会的还有我校出版社领导刘军、编辑王煜等。

 

(图片说明:会议现场)

座谈会由学院分党委书记于海纯主持,石静霞院长首先致欢迎词。石静霞首先感谢校友们在百忙中拨冗回到法学院参加本次活动,看到大家,她感到高兴而亲切。她随后介绍了学院近年来教育发展、学科建设、特色专业、本科研究生招生就业等情况。她说,我很荣幸于2014年4月接任法学院第四任院长,前三任院长(包括国际经济法系主任)分别为冯大同、沈四宝和王军。目前学院教师人数已达到七十人,学院规模在全国处于中等稍大的法学院。学院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当年的开创者----沈达明和冯大同教授。她说,今天我们重点向校友们报告一下近期工作,想听听大家的建议。一是关于沈达明教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二是关于成立法学院校友会。在座的校友们大多数曾在国外大学留学,我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把校友会组建起来,校友们都有报效母校的心情,我们要充分挖掘校友资源,以促进母校法学院的人才培养事业。今年恰逢沈达明先生诞辰百年,沈先生在贸大,特别是贸大法学院的师生心目中,拥有崇高威望,因此我们希望以师生情为起点,凝聚校友,把校友的组织建立起来。

 

(图片说明:从上至下依次为石静霞院长、于海纯书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刘军)

石静霞为校友们播放了沈达明百年纪念活动计划的《校友e通讯》PPT。其中包括:纪念活动的内容、进度和筹委会,关于建立“沈达明-冯大同法学教育发展基金”的倡议书和关于“沈达明-冯大同法学教育发展基金”的捐资意向书,关于出版《沈达明文集》的方案等。

 

(图片说明:校友发言,从上至下依次为81届硕士研究生校友、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原中投总裁高西庆,82届硕士研究生校友、原商务部条法司司长张玉卿,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黄勇教授)

 

(图片说明:校友发言,从左至右依次为88届硕士研究生校友、环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雪华,85届硕士研究生律所合伙人曹欣光, 91届校友、海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继平1999届博士研究生校友、中外运股份公司法务总顾问高伟

随后,校友们逐一就以上议题作了深情、热情、激情发言,特别是几位沈达明教授的研究生深情缅怀了沈先生高山仰止的为学、为事、为人的风范。大家高度评价学院能举行沈先生百年诞辰活动,以此激励后来者弘扬法学先驱精神,薪火相传,把学院的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图片说明:校友发言,从左至右依次为93届本科 96届硕士研究生校友、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滔,88届硕士研究生校友、强生法律顾问潘琪,沈先生博士研究生黄勇教授和金杜律所合伙人王开定,88届硕士研究生校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华)

校友们就法学院校友会成立一事表达各自的心愿,认为成立校友会的意义对学院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大家将都会全力以赴支持。石静霞院长最后做简短总结,再次感谢各位校友拨冗前来和对学院工作的热情,学院将尽力做好各项工作,并期待校友们关注和支持。

 

座谈会发言摘要

(按发言先后为序)

黄勇:认为,我们应该沈达明、冯大同两位老先生的历史进行回顾和恢复,因为他们是我们法学院一笔宝贵财富,突出他们的学术成果,又不能忽略他们的教书育人和做事为人。可以通过他们的学生点点滴滴的回忆,写出高质量回忆文章(或书籍、视频)

先生对我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他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他平时说话不多但他自己的学生却愿意说真心话,包括历史变迁、人生历程中或悲或喜的细节,的这些聊天谈话过程其实也是教书育人。通过诸多学生点点滴滴的回忆,可以反映第一代学者难能可贵的精神风范而这些东西是今天浮躁的社会欠缺太多的地方有太多需要总结和提升和牢记的东西我本人愿意提供一些素材。

 

高西庆:说到我跟沈达明先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78年我考入北京外贸学院研究生后不久。开学只一两个月,外贸部提出我们第一届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中增加一个学法律专业的名额。我的老师是沈。沈先生说他不指望这个学生有法律背景或学过法语,只想找个英文比较好的。领导找到那些年公检法被砸烂了对学法律不感兴趣。后来我去旁听了,产生了极大兴趣,正好外贸部增加法律专业名额,我就转到了法律专业。当时法律的书很多是拉丁语,每次我有问题就拿着书去问沈先生,他的学问像大海一样渊博,令人佩服

我毕业后,他对我也有许多指点和帮助。80年代我去美国进修之前去请教先生需要注意什么,他建议我一定要继续上学,而且要读JD他还建议我,二门课要非常注意宪法和刑法。这让我吃了一惊当时有这种认识只是在脑中不断回想。今天看来,这两门课对我们了解美国整个社会机制的极为重要,它们涵盖了美国的建国基础、美国文化。先生对法律的研究是从根上的研究。他经常对我说,在外面不用听课,只要有书,最精华的都在书里。他说了多次:你先把书看完再去学,不看书,你去了也没用。

1987至1988前后我在做一个大的银行并购案的律师,在查看全部法律文件,发现了七十年代末的一个中国租赁美国波音飞机的合同竟是沈达明先生签的字。可以想象,在当时除了沈先生没有人可以做这件事。我后来跟美国人打交道的多了,大家说起来美国最早中信做的项目大都与沈先生有关。他们听说我是沈先生的学生都很兴奋。他跟法国人打交道时,对方得知他是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后都被震住了。

正像黄勇刚才所说,中国知识分子经过了多少次政治运动,变得十分谨慎。沈先生经常在说到一个问题时忽然不说了,可以感觉他对一些问题很敏感。所以他潜心于书斋,尽管他对社会上的事心里都清楚。我们今天纪念沈先生百年,就要思考,我们民族如何往前走,变得更文明、更深刻,其中就有如何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

 

张玉:我今天是33年来第一次以校友身份来贸大法学院。贸大(当时的北京外贸学院)读研究生是1979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届研究生。但我跟学校的关系是从1972外贸学院复校时开始的,那里我在外贸部。记得学校很艰苦,在摄影棚开的大会,天很冷,没暖气,只能烧火取暖。当时规定考研究生的年龄是35以内,我还差六个月就超过。入学后认识了恩师沈先生。当时沈家住和平门,两间小北房,烧火炉取暖。当年入学的法律研究生共四名。先生:“我只招两个,我没那么大本事带四个。”但学校是硬招了四我认为,达明先生是贸大一面旗帜,也是法律界的一面旗。他知识渊博,特别是在商法贸易法方面

记得当时我们在大摄影棚上课,披着一件大衣给我讲UCC,美国的法律制度。当时没有教材他是把自己的资料复印了发给我们知识丰富,学问深厚,不服不行。他拿一支粉笔,分四个档次在黑板上写二十分钟,整个黑板写得满满英文也有法文。当时他每天看英文的《金融时报》,在上面找法律文章给我们看,给我们讲。当时课堂里有好多学生不是贸大的,是其他学校或法律界的年轻人,他们大都是慕名前来旁听。

我1982年硕士论文题目和如何撰写都是沈先生定的,他告诉我的一句话我至今铭记在心:真正自己懂了再写,不懂就写,是论文的大忌。沈先生那时住在和平门,我住前门。有时间就骑车到他家去看看。他家二间小屋朝同一个方向,没有空气对流,夏天屋里十分闷热。我看不下去,就找了小伙子来一起帮着给先生家做了一个通风装置。

沈先生曾担任中信公司法律顾问,经常和荣毅仁在一起,中信的总经理所有法律方面的事都要请教他。我到条法司担任领导工作后,多次邀请法律界著名专家来部里参与重要事项的商议。先生年事已高,但他每次都是自己乘公交车来,他迈着小碎步的样子令人心酸。他走时,往往搀扶着他一路送到公交车上

在中国老一代法学专家中,应该说真正写作著书最多的人就是沈达明了。今天纪念沈先生,我们不能忘记对我校、我们国家的贡献。希望后来者把法学院做得更好。学院出了不少人才,如何沈达明先生的旗子打出去,他确实是我们的骄傲,要把传统发扬光大。

 

曹欣光:我是1978年本科毕业后校任教,被分配法律教研室,先上了师资班。我们跟西庆他们研究生一起上课。他是学大陆法的,但他后来对英美法越来越兴趣,甚至关注的程度超过大陆法。他的特点是,你问他问题,他不直接给你答案,他只告诉你考虑什么问题,查什么资料。沈先生的书是经过提炼和吸收过的东西,现在出版全集,是纯粹纪念性的他的书至今具有相当重要的实用意义

 

刘军:我是贸大复校后的第一届的学生,后来留校友当了老师,而沈达明先生那时正是我们教研室主任。他平时话不多,我们大家都把他当活字典,一有法语专业问题就问他。他往往是闭着眼睛回答你。他的法语讲得非常好。我有幸作了一年他的秘书,对他的为人和教学严谨比较了解。后来我知道他其实专业不是法语而是法律。

我到出版社工作后,出版沈先生一些著作。曾对我们:“我的书你不要随便改。”写书、作学问非常严谨,确实也不用改。同时他的书也在其他出版社出版。那时印刷质量不高,有的还是铅印的。我一直有愿望把他全部的出版一部文集。这个想法得到石院长的支持。我们已经着手借沈行生百年诞辰完成项工作。我们搜集了沈先生26书,但其中包括上下集,故全集共计23部。我们准备做最好的设计,最好的纸张和印刷,一定要出精品。此项目已经在正常进行之中,但需要校友们的热心支持。

沈先生的书在我校图书馆查书量是最高的曾经过:我也抄书,但我抄得别人巧,我把很多书进行比较后进行提炼得到先生法学成就高也来自他对外语的精通。他说过:“什么是精通外语?精通就是你能在字里行间里笑出声来。”当时在法学教研室一般开会时不说话,只是闭目养神,但心里什么都清楚

 

王雪华:我就讲两点:今天能纪念我们国际经济法、贸大法学院的鼻祖沈达明先生十分有意义我们作为沈达明先生的学生,需要我们什么事,怎么做,都将全力以赴。另外,我们也不能忘冯大同教授,也是我们敬仰的鼻祖。我们认为,由沈达明-冯大同位先生共同命名的教育发展基金非常重要,建立这个基金件大好事,现在成立不算太晚需要我们做什么全力以赴!

 

高伟:我是1994前后认识沈达明先生的。当时在中外运有法律问题咨询他。当时就产生了报考沈先生博士研究生的想法。当时只有三个人考,录取了两人。我跟沈先生的交流是短暂的,他对我的世界观产生了很大影响,可以说我今天的很多做人处事,对工作的负责态度,对交往的平和,接受国外的游戏规则等方面,完全是受他的影响,他对我做人做事,对我的一生影响非常大。学习上,我咨询他,他建议我红皮书”就够了。我发现沈先生除了熟悉各种法律理论同时也熟悉法律实务,因为他做过律师。说自己的英文比有些英国律师好。他既有理论又有实务,对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写论文写得慢,我不敢轻易写,因为沈先生的要求严格

 

张继平:我觉得纪念沈先生一周年诞辰,搞基金、组建校友会,对贸大法学院非常有意义今天听师长缅怀先贤,对我很有企发我当时是冯先生的学生也上过沈先生的课。遗憾的是我只听了几节他的课,他的授课极其认真当时讲的内容让我受益终生,可惜没有更多时间听他的教诲。纪念和缅怀先贤对后来者非常有启发。纪念大会如何做,还要进行细致研究,我也愿意有机会参加这个筹备,也应该有更多学生参与,这对他们也是一种教育未来我们如何把基金会校友会的功能发挥出来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国外名校很大程度上依赖校友支持,我们法学院校友会的功能如何发挥,除了参与基金校友会之外校友们也可以作出我们的贡献

 

黄滔:感谢前辈给我们年轻一代讲述先贤的故事我是参加今天活动的校友中最年轻的一位。我很遗憾没有做沈先生的弟子,我是冯先生的弟子,后来论文的写作焦津洪老师给予重要的指导。我们以及更多的年轻一代毕业生,非常希望给学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曾代表金杜与一些大学进行交流活动,遗憾的是我还没怎么来贸大。其他学校有涉外律师的课程其实这方面的鼻祖在贸大,这么好的资源应该利用起来贸大法学院是北京各大法学院中很有特点的法学院,仅仅金杜北京律所合伙人中贸大校友就有二十多律师中的贸大毕业生更是占到四分之一。因此,金杜、海问等贸大圈的力量是强大的,今后我们能与贸大法学院如有更多的合作互动,搞一些项目,是很意义的事情无论单位或个人角度,我都会给予全力以赴支持。

 

潘琪:各位师兄学友讲得也曾深深受益先生的教诲今后无论为法学院做什么我都愿意尽量支持。校友会很值得做。在美国上过学,知道母校与校友的联系是摆在学校工作中的怎样重要位置,美国私立法学院学费贵,但学校告诉学生们:些学费只占学院运行费用的四分之一,其他经费是校友捐赠。中国高校体制有差别,但校友也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希望我们法学院的校友会越搞越大,更多校友联系起来。校友也都愿意给母校做贡献。也希望经常看到校友的杂志,也可以用电子形式,这种不间断的联系是很有必要的。

 

王开定:非常愿意参与沈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希望多多参加校友会的活动。这些都非常重要的事,对未来十年二十年或许更有意义。眼下离9月19号沈先生纪念大会的时间也不多了,建议尽快搞起筹备小组,把事情一步步起来

 

李华:我和沈达明、冯大同二位老师都有很深的渊源,可能跟受法国文化熏陶的人,都有特殊的气质,我经常去沈先生家聊天。对我来说,沈先生的法语或许比汉语更容易听懂。我到商务部工作是建议的,他可能觉得我不适合做学问我从法国行政管理学院留学归来,也曾找他征求今后做什么的意见。经常去看他,他其实很幽默,他曾对我说,他下辈了不学法律了,做个木匠,至少可以看到自己做的东西摆在那里。他曾经让我在法国帮他买书,这是我唯一能帮他的事。但我做得太少了。2006年的那一次看望他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我离开他家时,他趴在窗户上这一直看着我走远,这一幕成了永诀。

搞这百年纪念活动非常有意义,意义就在于能够沈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精神发扬光大,把宝贵的财富留给后人。我们应该在这种纪念过程中增加几代人彼此心灵的沟通《沈达明文集》的出版也是为后人造福。另外,我非常支持法学院建立校友会,我在法国上过学,那所大学数不多,但大家联系却特别多,校长每年多次来中国都会跟我们在中国的校友见面一起吃饭。我们校友之间也都能找到所有人的联系方式,大家非常帮衬、支持基金可以促进学院发展和校友活动的重要支撑,筹款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非常愿意尽我所能。

 

相关链接:院网“学者风采” 栏目

 

沈四宝《国际商法的奠基者》

 http://law.uibe.edu.cn/second/index.aspx?nodeid=217&page=ContentPage&contentid=2366

 

紫丁:《学者是这样炼成的--记沈达明教授》

http://law.uibe.edu.cn/second/index.aspx?nodeid=217&page=ContentPage&contentid=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