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位法学教授、博导;他们,一个37人的本科生班;他以“班主任”的长者身份与这群“00后”青年大学生构筑成了一个有温度的凝聚体。于是,老师—学生这大学校园的天然共同体铸造出他们的共同荣光。他,就是马其家。恰如他的名字,法学2001班在他的带领下真的成了其家——“他们的家”。
贸大法学2001班北京市十佳优秀班集体参评视频
班主任凝聚着我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2001班是个充满了凝聚力的班集体!
“化学凝聚”,是加入水中的化学药品与存在于水中的物质相互作用。师生间、同学间的凝聚力,在法学2001班里能被时时处处地感受到、触摸到。在2021年校级先进班集体现场答辩中,2001班以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故事和第一名的答辩成绩获得“校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并被推荐参评“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及“我的班级我的家——北京市十佳班集体”。这个如家温馨港湾的班主任就是马其家教授。
第一次班会合影,前右二为马其家老师
“班主任”的称呼过去似乎是中小学教师的专属,近年却也成为中国大学部分本科老师值得尊敬的头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于2013年开始实行青年教师兼任班主任制度,又于2018年进行了修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这些年在开学时都为本科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班主任直接参与到诸如带领学生开展主题班会、举办学生活动等班级建设中,同时配合辅导员对学生开展学业和心理指导、精神引领和学风建设。班主任工作,其实是大学老师们在主业之外的良心活儿。马其家教授就是在教学科研的主业之外兼任法学2001班的班主任,当然,他的职称已经到顶,已经无需提升。法学2001班能斩获全校优秀班级第一名,与他对班级建设投入的热情和引领紧密相关。
马其家教授于2003年6月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获得国际法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他主要从事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中,他参与授课的“国际商法”课程于2005年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先后主持了两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即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国际板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构建研究”、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经济时代平台企业滥用数据优势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代表性科研成果有:“国际数字贸易背景下数据跨境流动监管规则研究”(第一作者),《国际贸易》2021年第3期;“论我国推行区块链证券结算的可能及法律监管路径” (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0年6月;“TPP对中国国有企业监管制度的挑战及中国法律调整——以国际竞争中立立法借鉴为视角”(第一作者),《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 第5期。
提起他们的马老师,2001班的同学无不充满尊敬与爱戴。
张颖璇班长:“马老师是个非常关心学生的班主任。2020年9月我们刚踏入贸大法学院,马老师就和班助(班主任助理,由本科高年级同学兼任)参加了我们的破冰班会,他带给我们的那种亲切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那时起他就一直非常细心地关注着我们,深入到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中。他会经常问我们最近学业上有什么困难,生活上有什么烦心事,欢迎我们去他办公室谈心。他经常发一些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到班级群里。他会热情地为我们每条朋友圈信息点赞,在朋友圈注意到哪位同学心情不好,他会与这位同学私聊。过年过节,他还会发红包让我们抢……总之,他能帮到我们的地方尽量都会帮到!”
于丰阁班长:“马老师颠覆了我对大学老师的印象。他作为一位已经有了很好的学术成就的教授、博导,却还在基层做着本科生的班级建设工作,让我感动。他为我们班同学从学习到生活提供了热情的指导和帮助。”
郭力翰:“马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的班主任。他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向其他老师请教经验,给了我们非常多的指导。他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随时关心和关注着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心理成长。而且他时刻充满干劲,他的积极情绪也时刻影响着我们。刚进入大学,多数的同学都有些迷茫,在最初的班级活动中缺乏积极性。马老师从班委入手,在第一次班委集体指导中让我们互相熟悉起来,并提出我们要创新班级活动形式来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要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李卓垚:“马老师对我们班倾注了非常多的精力。他组织的第一次破冰班会,他和班助姐姐自费给我们每人买了奶茶,又请三位学业成绩优异的学长、学姐为我们新生答疑解惑。在班级建设中,马老师是我们的中心,他把我们每个同学团结在一起,一起做事,一起建设优秀班集体。”
班助时心雨:“为了准备这次全校优秀班集体评比答辩中的一分钟才艺展示,马老师以极大热情投入到全班的集体排练中。马老师在唱歌跳舞方面肯定不如我们青年人上手快。但马老师会在休息时间用微信询问班委某个动作,一点点落实,生怕给同学们拖后腿。马老师真的非常喜欢和大家待在一起,令人印象深刻,让我们感动!”
的确,这次法学2001班评比答辩的才艺展示,排练时间很紧,同学们都是下了晚课马不停蹄地赶到排练地点。马老师更是放弃休息,亲临现场与同学们一起排练。一些动作,对于马老师来说有点跟不上节奏,但他从站位的变化,到动作幅度,每个细节他都力求完美,一丝不苟,反复练习。如果当天有事缺席,他会让班委把排练细节录下来抽空跟着视频自学。他与同学们摆出的是一个个最美的“其家之姿”!
在2001班的一年半“班史”中,每次大型班级活动马其家老师都与几位班委一起勾画主要流程,设计活动大纲,发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每次班级活动,包括大扫除,马老师都跟同学们一起参加,每周会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从学习上的谆谆教诲,到心理上的悉心疏导,再到生活上的无微不至,让同学们时时感受到亲切和温暖,也让大学班主任真真正正地走入了每位大学生心间。
马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参加学校大扫除
左:马老师前往平北军训基地看望正在军训的同学们。右:师生郊游合影。
2001班“其家”的另一特色是,马其家教授作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把他门下的本、硕、博三个学历层次的学生全部贯通到了一起,师门上下情同手足,在228人的微信大群里,师哥师姐关心着2001班的本科师弟师妹们,与他们分享着学习和生活经验。马老师还带着门下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参加法学2001班的班级建设活动,形成朋辈互帮互助的班级建设气氛。
马其家老师:“我们班同学本来就很优秀,他们都是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进入贸大法学院,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我们老师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同学们就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
我,更是我们
“集体”是2001班的关键词。其家其事,也是“我”与“我们”的独奏与交响。
第一次班会,就在法学2001班同学们的心中埋下了对“优秀班集体”憧憬与渴望的种子。班助时心雨所在年级的法学1801班曾获得院级、校级以及北京市的优秀班集体,她也希望带领2001班这个团队创造新的辉煌。她与马其家老师一拍即合,在第一次班会上提出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目标,并相信只要组成这个集体的同学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整个集体就会优秀起来。凭着这份对“优秀”的执着信念和明确目标,法学2001班的全体同学,在2020至2021学年的几百个日夜,携手前行在学路,互帮互助于生活;一载春秋勤耕耘,梦想之花结硕果。终于捧得了校级优秀班集体第一的荣誉!
马其家老师:“班助时心雨同学各方面都十分优秀,在个人发展和班级参与方面都发挥着榜样作用。”作为带领学弟学妹们走入贸法之门的大姐姐,班助时心雨确实是2001班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一年多以来,她一直帮助班主任马老师协调着班级架构,带领着班委熟悉处理班级事务,为班级规划建设提供特色的方案和独到的建议。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她也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
左:班助及导生与马老师合影。
右:第一次学习经验分享会后团建合影。
左:第一次班委团建合影。
右:班长代表全班赠送男生节小礼物。
这如家港湾的美丽风景,自然也离不开每位班级成员,也就是法学2001班大家庭的一个个“我”所构成的“我们”主体的共同营造。
班长于丰阁:“我们班凝聚力和荣誉感非常强。从一开始我们班就定下来要一起创建温暖的大家庭的目标。我们班干部在为大家服务和班级建设上花了很多心思。在各种活动中大家都能感觉到我们班的团结。入学时,大家从五湖四海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从气候上、生活方式都不太适应,所以在第一学期最开始,我们的每次班会、男生节、女生节,尽量的让大家感觉到集体的温暖。我们的集体活动尽量不落一下每一个同学。大家也都愿意在一起活动。”
李卓垚:“周末,一般同学会分别找班外的朋友一起玩,但我们班同学更愿意在一起玩。我们班男生集体出游颐和园,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李雅柠:“在这些活动中,快乐大家分享,烦恼得到倾诉,困难共同解决,班级更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不论是班级聚餐还是各种班会,从庆祝男生节女生节到班主任邀请优秀学长姐分享学习心得,每位同学都深深感受到班级文化中蕴含的团结与人文关怀,因此愿意积极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来。”
郭力翰:“我的众多好友都是我的同班同学,尽管我们平时并没在一起上课。是班级活动让我们收获了彼此的接近、信任和理解,因此感受到彼此的温暖。”
李卓垚:“确实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会不一样,都会有自己的考虑,包括个人发展,但我们班的集体活动,除非是身体不适这种特殊情况的话,几乎都是全员参加,都积极参与到了班级建设中。”
王子若:“集体为我们彼此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我们班,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班助学姐,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了解我们当下学习和以后发展道路的渠道,为我们全方位提供一个信息的支撑和帮助。我们越融入这个这个集体,越感到这里能成为我们更多地探索世界和自己成长的一个窗口。集体这个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他能够真正的包容存在于其中的每一个人,交流和认识彼此不同的诉求,而且使得每一种声音都可以被听见,很多的愿望可以得到满足,我觉得这也是在一个好的集体中,让人感到幸福的方面。我们的同龄人对于参加集体活动的看法,可能会有差别,比如有的同学就很热衷于集体活动,也有的同学可能觉得集体活动不是特别有意义,有的同学只是单纯喜欢参加活动,喜欢跟同学们在一交流相处的这种感觉,有的同学则可能希望通过在集体做一些事,或参加比赛,可以取得荣誉,在评奖、评优中更有优势……我们的班级建设,就是要发现同学们的不同诉求,尽量全方位地去满足各种诉求,让大家都发现集体活动的意义所在。”
胡梓晨:“在大学,对集体活动的态度,我觉得是要多参与,独来独往不是长久之计,在集体里面能够获得的帮助,自己也能帮助别人,构建合作共赢。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调整好课外活动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我其实特别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感觉课外活动不会耽误学习。”
郭力翰:“我竞选了班委,要让自己问心无愧,更要对得起同学们的支持与期待。从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想办法给大家创造能够经常相聚的机会,精心策划班级活动以增强同学们对班集体的归属感。我们会时常动态关注同学们心理状态,设置一些参与度高的新奇小活动,分成不同小组,增加同学们的熟悉度。然后动员宿舍长和小组长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打破同学们心灵的壁垒,让一个个鲜活的灵魂联结起来。”
张颖璇班长:“进大学之前,很多人会告诉我,在大学不会遇到真心朋友,班级更不会有凝聚力。我进了贸大法学院后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我在班上结识了很多很要好的朋友。我们每个宿舍间同学都非常熟悉,经常串寝,有好吃的大家分享,我们不会放过诸如男生节、女生节等增进友情的好时机,会为对方精心准备礼物,把活动办得细致有创意;哪些同学心情不好、生活中碰到困难,大家都会送上暖心的帮助,同学间都是满满的爱,成为彼此精神上的支撑。大学的班级建设和中学不一样,参加集体活动不是强制性的,但我们班大多数同学基本上全员参加。我觉得一个积极的集体,不仅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向上的力量,而且会让我们每天的生活会变得快乐。当你情绪失落,抑或遇到困难,你会获得精神的支撑,感觉你身边是有人的。”
校级优秀班集体节目表演,前排中为马其家老师。
2001班集体呈现着多层面的优秀:学习氛围好,每个“我”学习都非常努力,每年获得奖学金的非常多;每次“我”又在艺术节、运动会的舞台和竞技场绽放着各异的风采,屡获大奖;又以“我们”的班级面貌让人们看到了集体的向心力。这个集体能获得优秀班集体,正是来自我们的马老师、我们的班助时心雨姐姐,以及我们37位同学,这每一个“我”凝聚成为“我们”的集体的力量。
其家其事,是贸大法学院一位令人尊敬的教授班主任与一群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以真诚的互敬互爱的最美姿态,触发的一段和谐美好的交集!
其家其事,听似平凡,却非同凡响:这是一段久违而又重启的师生情、校园风尚、人与人关系的精神能量和心之款曲!
(作者:紫丁 张蔺觉 徐铖鸿 杜苡萱 林玮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