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君老师:知识产权海边的拾贝者
卢海君,男,湖北枣阳人,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卢海君老师师从我国知识产权法泰斗吴汉东教授,学术作风严谨,学术功底深厚,学术研究成果丰硕,至今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专著《版权客体论》自2011年初版到2014年短短3年时间再版,在知识产权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而生活中的他,谦逊而和善。
午后时分,校园里上下课时熙攘的人群、交织穿行的机动车,以及炎炎烈日,都宣告着夏日的到来。然而卢海君老师的办公室,却是另外一个世界:清净、优雅,除去各类学术书刊和教学文件,便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空气中弥漫的纸墨气味。
卢老师是2008年来到贸大的,“那时候就是投简历嘛,就想做教师,做学术研究,最后被录用了,挺庆幸的。”卢老师面带微笑说。而事实上,卢老师在读博期间已经发表了学术论文30篇,而贸大正是看重卢老师丰厚的前期成果与过硬的学术功底。不过,卢老师谦虚地说,“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都是小打小闹,许多论点还需进一步打磨。”
尽管卢老师取得了以上在外人开来骄然的成绩,对此,卢老师却比较淡然,他斜坐着,望着天花板,介绍说做教师、做学术是他的唯一职业目标,毕业时其实还有很多其他选择,但都毅然放弃,他是想把学术当成事业来做,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李敖讲过他写东西时候的故事”,他突然来了兴致,“他就说他写东西的时候闭着口,等写完,发现嘴唇已经黏在了一起,张不开口了。”他右手放在桌子上,手指快速地敲打着桌面,“我觉得做学术就应该这样,这是种忘我的境界。”
卢海君老师对知识产权法学中的很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知识产权必须要得到严密的保护。 “在保护产业发展的同时,更要注意加大对作者权益的保护。”他强调说。在美国,作词者、作曲者如果能创作出一首广为流传的词曲,那么作者本人能获得巨大的利益,“下半辈子基本上不用再做什么事情了”,他如是形容说。但在我国,作者能从知识产权作品中所获的利益有限。“我所接触过的一个情况是,一个类似于《快乐男生》的节目,其节目主题曲的词作者,获益在3000到8000元之间,该主题曲的传播再无其他可给他带来收益之处,你能想象吗?”他双目直视,不无嗟叹。在问及他对此的看法时,卢老师直言,从版权中获利最多的并不是作者,而是像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这类实际运用知识产权经营营利的企业,“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作者获得更多的利益”。对于我国知识产权的现状,卢老师认为现今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取得很大的进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日渐完善,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立法,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以增加作者的收益。卢老师说,“我觉得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
谈到同学们关于知识产权的抉择,卢老师很坦然地讲,任何学科,包括知识产权,都既需要有人去做实务,也需要有人去做学术。“做实务的可以为我们提供学习研究素材,这很重要”,卢老师这样说。他对有意于做知识产权学术的同学也提供了一些可资参考的建议,他认为这些同学,要多跟导师接触,从导师那汲取营养,自己也要注意积累,逐步地建立对知识产权的兴趣,有意识地养成学术思维。卢老师在同学们对待学习和实习的问题上,也十分尊重同学们的选择,“但是一定不能逃课,对学习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浮躁。”在贸大执教的6年里,卢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也就是给对知识产权法有兴趣的同学提供帮助,例如,推荐他们的论文发表,他们中的十几位同学还获得了一些省部级的奖项,如国家版权局颁发的奖项。“做老师的没有什么私心,最大的心愿就是学生通过你的努力能取得进步,有所收获。”卢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羽毛球是卢老师比较喜欢的体育运动,“一直比较喜欢打羽毛球,玩羽毛球的时候心情比较舒畅,上学期间常常玩,只是现在没那么多时间去玩了,有机会我们一起玩。”他很轻松地笑了。据了解,卢老师平时也比较忙,时间安排的比较紧。“所以我现在很羡慕你们,上学的时候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他说。
最后说到卢老师的目标和打算,卢老师坦言,他最想做的就是能深入研究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取得一些成果,能够为他人所用,他说:“现在对学术也有一些心得和收获,但更希望以后能产出一些有历史价值的成果,在若干年后,他人在研究如是问题,仍然要参考这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