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培育知校爱校荣校情怀,2022年10月6日,法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张伶老师带队组织60余位2022级本研新生参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史馆,纵览贸大七十一周年发展历程,承袭前辈自强不息之精神。活动特别邀请我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副校长黄震华教授讲解。
下午2点,贸法新生们在黄教授的带领下,追寻对外经贸大学的历史足迹,并以学校的求索创新之路激励自己笃行不辍。
黄震华教授早于1959年考入贸大,见证了贸大七十多年漫漫求索、五洲远航的历史征程。黄教授从学校的建立背景讲起,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校址变迁,校名更改轶事以及对贸大影响深刻的重要历史事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贸大求学、工作的难忘经历。他对馆内的复原场景、旧文件、老照片、历史档案、历史物件如数家珍,向同学们娓娓道来其背后的故事。
黄教授说:“学校的成立是基于国家的需要,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是随着改革开放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从英语、外语、国际经贸三系到海关四系设立,开设保密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再到如今的腾飞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进了大学门,就是国家人。”黄教授回忆自身的求学经历如是感慨。当时正是国家发展关键时期,每个人都必须根据国家的需要,服从国家的安排,“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如今国家强大起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考虑自身兴趣的同时,更应关注国家需要,积极投身到国家的发展建设中去。
黄教授认为,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不同情况,同学们应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将人生规划和国家发展相结合,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他寄语同学们:一是提高专业能力,加强深度,拓展广度,不拘泥于一方知识,开拓视野,拓展专业知识边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更好的成绩。二是希望同学们做好准备、抓住机遇,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推动自我发展。
黄教授还深情寄语法学院的同学们:希望大家作为贸大的法学生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内对外讲清楚中国的事,对内讲清楚国外的事,把基础的纠纷解决机制牢牢掌握住,成长为一个能够在国际规则的框架内调节内外纷争的法律人。希望大家能够把功夫用到平时,打牢基本功,成为一个能够在机遇来临时,抓住机会的人。对此番寄语,大家都铭记在心,并在现场报以热烈掌声。相信这次参观给每一位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饱含贸大七十一载精神积淀的种子。
在聆听完黄震华教授的讲解后,贸法本研新生们在校史馆内自由参观,进一步学习校史校情。
参观校史馆是法学院2022级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项目之一。本次活动得到了关工委、校史馆、研工部等多部门的大力支持。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李欢欢老师到场代表法学院向关工委黄教授表示感谢。这次多部门的协同育人为法学院的本研新生们上了一堂可听、可看、可感的思政课,老教授讲得深入,新生们听得认真,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岁月流转,年轮不息,贸大七十一载风雨兼程,塑造了一批批才华横溢的学子和名师,取得了丰富卓越的科研和学术成果。法学院本研新生在校史馆沉浸式的校史校情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感悟和弘扬贸大精神,体味背后蕴含的丰富时代内涵和鲜明特质,有利于同学们传承贸大的人文精神,树立对法学学科专业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更能提升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助力他们坚定人生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砥砺前进、再创辉煌!
部分同学参观感想
李馨冉:此次参观校史馆的活动使我了解到了更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历史。我非常荣幸能够听到黄震华老教授对于学校七十一周年历史的讲解,黄震华教授的讲述风格生动活泼,在他的口中我们了解到的校史不再局限于网页中的文字记载,而是一位亲历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当了解了贸大辉煌的历史后,便更会期待它光明的未来。希望我也能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卢瑶瑶:推开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的大门,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旗帜下走出来,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黄震华先生语重心长的叮嘱,不管环境如何,汇入时代潮流,作为青年一代,不敢说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我看来这是贸大七十一载精神所在。经世济民,贸易强国,落到贸大莘莘学子身上,归根到底是勤学苦练,扎根本职,服从服务大局,在时代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悦溦:此次参观校史馆,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大家和黄老师交流的时候,黄震华老师说到在他们那个年代,青年人的觉悟是国家需要你做什么,就要在什么领域深耕并热爱这个领域。在当下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背景下,个人发展虽然可以充分地基于个人兴趣爱好,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在个人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兼顾国家需要,将青春梦想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