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4日,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展播第二阶段第一期《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篇章》播出,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6所高校党员干部师生共同讲授。法学院党委通过各师生党支部、新生主题班会等组织师生们认真学习收看。此次学习是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重要内容的解读,广大师生一起学习领悟“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深刻内涵,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奋进强国新征程的强大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宪法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刑法学、法理学)联合教师党支部书记陈学权教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深化改革宣言书。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是对教育、科技、人才建设的地位与作用的升维,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从建设目标到发展范式的升级,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感到更多更大的责任与光荣。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所谓“一体改革”,就是探索一体三翼”机制:“一体”是说牵住改革的“牛鼻子”,就是要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三翼”就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基础性、牵引性、战略性全面深化改革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基础性、牵引性、战略性全面深化改革,为教育科技人才转型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实现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国际法教师党支部组织委员兼纪检委员王秉乾老师: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教育层面看,改革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推动教育向更加公平、优质、创新的方向发展。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更多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为培养各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在科技领域,改革能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科研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才来说,新体制为人才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良好的环境。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也促进不同领域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发展,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因此,改革对于促进我国教育科技的提升有决定性意义。
民商经济法学教师党支部纪律委员楼秋然副教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的一体改革,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以此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的一体改革对于教学科研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对教学科研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学科研人员应该更加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具体地教学科研工作中,不仅要研究“真问题”,更要研究真正对国家对人民有意义的问题。其次,教学科研人员也应该更加自觉地寻求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科研结合产业,更加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与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学科研人员不仅要研究“真问题”,更要研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所助益的问题。
行政教辅教工党支部党员顾珊珊老师:
观看今天的示范微党课后,我再一次感受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科技是推动发展的动力,而人才更是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党课中提到的“三位一体”理念,让我认识到只有三者紧密融合,才能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体系。新形势下,为了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重视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坚持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人才是支撑的理念,加大教育与科技投入力度。我们应当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丰富内涵,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切实践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科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潘明辰老师: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深刻揭示了三者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先,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它不仅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基础。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其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者,人才是第一资源。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只有通过优秀的人才,才能推动教育的繁荣、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以实际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和创新成果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博士生党支部书记章许睿:
在观看了《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篇章》的微党课后,我理解了教育、科技、人才在新时代的具体内涵,明确了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作用。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未来党支部应当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教育方针,特别是领会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作为法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需要引导党员和群众进一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教育人才理念,以奋斗的青春为祖国的发展增添动力。通过组织支部党员开展集中学习等活动,确保每位党员都深刻理解教育的战略地位,明确我们作为学生党员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和责任。我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定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篇章贡献集体力量。
法律(法学)第二党支部书记孙晋莉:
通过观看此次微党课展播,我对“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法学生,我深知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石,在推动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以法治精神助力“三位一体”战略实施。首先,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而法治教育则是培养具有现代法治意识公民的关键。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应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职业者打下坚实基础。其次,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鼓励创新、保障科技成果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未来的法律工作者,我们应关注这些领域的立法动态,为科技进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最后,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法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学硕士第二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张榕修:
教育是国之大计,它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源源不断的人才。科技是国之利器,它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和社会的进步。人才则是国之瑰宝,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力量。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石。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着继承和发扬这一战略思想的重任,应该自觉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须不断创新教育方式、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机制,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