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二十激情,三十倜傥,四十不惑——访85届本科 88届研究生校友、北京环中律师事务所...


二十激情,三十倜傥,四十不惑——访85届本科 88届研究生校友、北京环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雪华


 

王雪华,现任北京市环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和管委会主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反倾销、反垄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法律硕士联合导师。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和法律系(后改名为法学院)副主任。1998年5月被评为“北京市国家机关十佳青年”,1999年4月,被北京市司法局授予“第二届北京市十佳律师”称号。作为中国产业就国外倾销进口产品申请的25起反倾销调查案件的主办律师,代表中国国内相关产业率领环中律师承办了其中17起案件,其中包括第一起新闻纸反倾销案件;在2002年的我国第一起保障措施案件(钢铁保障措施案件)中,作为主办律师之一,代表中国钢铁产业承办了该案件;在2002年中国政府就美国201钢铁保障措施案件提起WTO争端解决机构争端解决的案件中,系中国政府代理律师之一。执业领域为:国际贸易法、合同法、仲裁法。

 

一、UIBE十五年

王雪华可以说是典型的对外经贸大学出身:他1985年本科毕业于我校国际贸易专业,1988年获我校法学硕士学位,他的第一个职业是这所大学法律系的教师,他的法学博士导师是德高望重的冯大同教授,当1994年他创建环中律师事务所离开学校之前,他讲课的精彩是全校闻名的,他还担任了法律系的副主任。

说到母校的研究生教育他可以说是如数家珍:“研究生教学安排得非常好,与国际接轨方面,特别是国际经济法专业与国际的接轨,我认为在国内首屈一指,名列前茅。当时,有威望的沈达明、冯大同先生亲自为我们讲授专业课。系主任冯大同教授还利用他的声望邀请了国内法律界的顶尖人物来校讲课,如民法课请来了起草中国《民法通则》四人小组成员之一的魏振瀛先生,宪法课请的是著名的罗豪才先生。一些教授来自国外,如:美国内华达州首席大法官CHARLES SPRINGER先生,美国芝加哥的大律师所的合伙人CHARLES OLAUGHLIN先生,美国LOYOLA大学法学院院长HUGH MACGILL先生;美国美迈斯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赵宏绚先生讲合同法。除了法律课,还有许多校内国际贸易课程的优秀教师:雷荣迪教授是保险方面的权威,邱年祝教授在国际贸易实务尤其是信用证方面在全国首屈一指,刘舒年教授的金融学,薛荣久教授的关贸总协定,严思忆教授的进出口业务……老一辈教师真可谓八仙过海,群英荟萃。法语是法律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加上王雪华本科时的二外是日语,他到研究生毕业时已学了三门外语。

当时研究生们的业余学术活动也很丰富多彩。1986年,王雪华和比他高一届的刘铁虎代表中国参加美国波士顿国际法庭模拟辩论赛,并打进半决赛。这是中国第一次参加此项大赛,当时是加拿大皇后大学的教授提供的资助。这项荣誉为UIBE增了光,是1986年学校十大新闻之一。紧跟着,王雪华因为有过国际比赛的经验,还为我校代表队参加“北京走向2000大专辩论赛”出谋划策。

当时我校研究生会在校园开设了北京高校中的第一个“英语角”,每逢周末,许多英语爱好者都踊跃参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此进行了报道。主持人一个是当时国际台著名的主持人卫华,另一个就是我校研究生王雪华。

在王雪华之前的几届研究生,多数是经贸大学自己培养的本科生,而到他这届时,外校的生源显著增多了。比如研究生主席刘杰就是清华大学的。大家互相取长补短,而且相互觉得非常新鲜。

王雪华深情地回忆起他的恩师冯大同先生:“冯先生是我的研究生导师,我同时是他的开门和关门弟子,也是他惟一的博士生,但我还没有进行论文答辩他就逝世了。冯先生的外语不是很精通,但他非常勤奋、认真。过去我读本科时,觉得他思维严谨,讲课精彩,同学们特别爱听,但对他的尊敬中有些惧怕的成分。读研究生后,随着和他的接近,我感觉他其实很幽默的,很亲和。我从他的目光中感受到老一辈教授对年轻人的关爱。他特别强调贸大应该在国际经济法学科建设上占据领先地位。他是一个非常好的教授,我相信他如果愿意做律师,一定会比我们都强,因为他考虑问题非常严谨、全面。他对UIBE法律系的创建有很大贡献,打下了学科的底子。

“作为研究生导师,他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给我开出一系列书单,并经常就研究方向予以指导,同时为我们提供诸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包括在一些重要场合的国际商法的讲授。但他并不保守,他提携年轻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上重要的授课,他也鼓励我去讲,这对我走向社会有直接的帮助。

“他在法学专业上的功绩,是他和沈达明先生共同奠定了‘国际商法’这门课在中国法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基础,这本书甚至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他拥有了国际经济法界泰斗的地位。

“为冯先生送葬时,是我和时任法律系副主任陆志芳等人一起陪师母去的广州。冯大同先生的去世对我校乃至中国法律界都是很大的损失。他的人品和学问,绝对是我的楷模。尽管他已经逝世,但是他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二、离校不离心

1994年,我校国际经济法系副系主任王雪华正式“下海”,创办了环中律师事务所。

2000年12月16日,环中律师事务所主任王雪华回校参加由他的律师事务所设立的助学金捐仪式,并亲手将该项目的第一笔资助款3万元颁发给获奖学生。从1999年至今,他对母校的赞助每年持续未断,赞助对象从贫困生到研究生。

离校不离心,是对母校的感情动力使然。王雪华见证了UIBE的发展,UIBE也见证了他的成长:25年前,他是一个接受国家助学金的穷孩子,15年前,他研究生毕业留校成为受学生欢迎的王老师,旋即赴江西支教一年,写下英勇救火、火线入党的传奇;10年前,他从校园到法庭,成为倜傥、雄辩的王律师,但他一直以曾经拥有的教师身份为荣;1年前,他被母校聘为兼职教授。

如果人可以同时选择两个职业,王雪华肯定要把教师和律师归于一身。不幸的是,在相同的时间段他觉得自己只能专心干好一件事。他只好分阶段拥有这两个无法割舍的所爱。不久前,他曾对校长说:“我想四十五岁回学校当老师。因为我是教师出身,我喜欢讲课,讲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此话不假,即使离开学校这些年,他常回校讲讲,每次有请必到,他的讲座多年来一直是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学术月的“保留节目”。

十年专职律师,王雪华仍然是句句话不离法学教育。他觉得,即使为了将来更好地当教师,现在也要当好律师。比起教师来,律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更细,因为涉及实战的方方面面。这些问题总在把他引向理论的新层面,比如近年来涉及较多的是世界贸易组织方面的法律。他又把母校联系了起来。他说:“WTO法律领域,我校是正宗,历史上是有贡献的。我读本科时就有吴永珣教授讲这门课。我校的学科建设的历史中可以明显看到与世贸法相关的萌芽和承袭,比如海关、商品学等专业内容都有涉及,90年代初,陆志芳和我在学校也是我国最早开设了反倾销法课程。”

依托扎实的国际贸易学及其法律的扎实功底,凭借清晰的思路和雄辩的口才,他在律师界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教师加律师,他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和风格,也证明着UIBE人才的优秀。王雪华曾获得“北京市第二届国家机关十佳青年”和“北京1999年十佳律师”称号。

教师出身的他,真是觉得现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不奉献给课堂,不转化成教育资源,实在可惜。比如环中所近年来参与的三个领域——世贸组织、反倾销、国际贸易——的官司,每一件都可以成为课堂的鲜活案例。

谈到对母校教育的建议,王雪华说:“我校课程比较符合实际,应用型实用型是我们的特点。这也是受到各律师事务所欢迎的原因。但我校毕业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功底不深、后劲不足的弱点。我想从自己的目前工作中的感受提一点建议。一方面,应加强传统的学科和课程,如刑法、民法、合同法;另一方面,要及时补充为时代潮流发展所需的课程,比如有关世界贸易组织方面法律,反垄断法,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电子网络的法律研究,甚至是经济领域的犯罪,计算机犯罪,都是新领域,这方面的研究都应该跟上去。我们所经常接受实习生和毕业生,我对同学们的建议是:少些浮躁,扎实做事。”

2004年,生于1964年的王雪华迎来了他的“不惑之年”。岁月让他积累了许多资本,这位经贸律师界的“少壮派”,声音仍然爽朗热情,风度依然潇洒倜傥,但神情中却多了几分平和。他说:“四十岁,我觉得多了些包容心,不急躁了,从容了,一些问题看得更明白了。社会是不同成员组成的,你不包容别人,社会也不包容你。我越来越感觉到,包容心是我所尊敬的老师和师兄们身上最宝贵的东西,也是我最需要学习的品质。”

 

 

  作者介绍:丁激中,笔名紫丁,著有《李强传》(人民出版社2004年),《夺冠之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他们从这里走向世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等书,副编审,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