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郑雅方老师:不向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


郑雅方老师:不向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


 

 

    郑雅方,女,吉林人,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宪法与行政法学系主任。郑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在行政裁量基准、规制工具(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律规制、司法审查技术等领域有重点而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在出版学术专著《行政裁量基准研究》,《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等知名法学类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被转载复印;作为主持人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在10多个政府及社会组织担任兼职职务。现开设“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行政法实务模拟”、“比较行政法”等课程。

两碗红袍、一品香茗,初见郑老师,迎接记者的不仅是她那副亲近爽朗的笑容,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大红袍。“特意给你泡好了一壶茶,快来尝尝看。”她一面斟茶,一面微笑着招呼记者坐下。明眸善睐,巧笑倩兮,热情中不失雅正,大方中尽显随和,这是记者对于郑雅方老师的初步印象。

茶具是精巧的暗黄裂瓷碗,配上几经淬炼的沉香茶叶,醇厚的茗香在小屋内悠悠泛起。“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郑老师在访谈中常对记者提起“涤心悟静”四字,这不仅适用于茶道,更是对她人生行路的最好注解。


认真抵不过迷恋:兴趣是第一位

早年在吉林大学读书时期,郑老师就是名副其实的“优秀学生”。“我上大学时沉醉于专业学习,当过学生干部,也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获得了不少殊荣”。回首学生时代,从各类奖学金到“全国优秀大学生”的称号,她淡淡地用一句话总结——“兴趣是第一位的。”面对记者的追问,她微笑着补充说:“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要尽量地去遵从自己的心,否则你会失去率真与笃定,先对自己负责,才有能力对他人及社会负责。”郑老师的话让记者骤然间有所顿悟。

关于专业选择,郑老师一直主攻宪法与行政法学,在行政裁量基准、规制工具、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律规制等方面有过深入的研究与颇多的建树。“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把行政法学称为所谓的‘冷门学科’,任何一个学科都自有其适用面,行政法学人才在政府和企业中其实大有用武之地。”提及自己的专业,她的眼神中便难掩自豪与笃定的光芒。十年法学求索之路不可不谓漫长,其幽深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份“意志”的背后,是她对于所学专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因为喜欢,所以坚守。

关于职业选择,她不跟风、不盲从,始终追随自己心之所向。她自信地坦言:“教师于我而言,并非是无奈之选,而恰恰是我眼中‘最好的选择’。”人的每一份选择背后都是其价值观的呈现。学生时代,她在律所以及公、检、法系统中都有过或长或短的实习经历,最终选择大学教师,主要是出于对“自由”的钟爱:象牙塔中相对自由的思想与言论环境,能让她有充分的空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思考与批判中完成自身的修行。正是大学这一特殊的平台,让她的兴趣与职业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学相长几多乐

谈及教学方法,她始终认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非老师,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才是立校治学的根基所在。作为一名年轻的八零后教师,她从不会刻意为了迎合学生的需要而降低自己的教学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有意识、有技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她坚定地说,“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不一定理性,身为老师我会根据实际情况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讲学。一味为赢得学生好评而降低标准的做法,是对老师这一身份的降格与亵渎,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执教过程中她最为珍视的,便是师生间的相互“回应”。她一直坚持强调“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非常喜欢主动思考问题的学生,这些年也遇到了不少。他们真正醉心公法,关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的诸多问题,在课上课下都与有我非常良好的互动。在一些问题的思考上,一些学生的见解甚至比我的还要深刻,这让我十分欣慰。”

教学相长的过程亦让她收获了许多人生路上的知音益友。“之前我指导过一个本科非法学,研究生专攻行政法的女生。研究生的三年时光里她几乎都在离我办公室不远的图书馆中潜心勤读专业书籍,一有疑难问题,她立马给我打电话询问。”能够遇到如此谦虚勤勉的学生,怎能说不是她人生的一大幸事呢?


人间别有行路难:做自己人生的导师

合理自我认识与自我定位始终是人生的终极命题。郑老师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实习,切不可盲目从众。在投身实践之前,不要“过于执着”,尤其不能过早地对一些事情下结论。

至于学生们该如何择业,她笑笑说“优秀的人干什么都能干得好。”除了强调个人成才应当具备的学识学养、为人处世等基本能力以外,她真切地指出:“人生最好的老师是自己。”郑老师坦言,她也是从二十来岁的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同样经历过青年人成长路上必经的波谷与波峰。面对困难,每个人应当学会和自己做朋友,在生活的磨练中自我沉淀,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化解问题的方法。“宽容是美德,这就意味着你不能苛求别人一定要为你做什么,有人为你付出,是你的造化,要懂得珍惜,但是任何人都无法拯救你,你的成长要靠你自己。”

来贸大近五年之久,她已深深地爱上这片方圆五百余亩的小小土地,更爱惠园独有的自由、民主、开放之气息以及国际化的视野格局。教学之余,她还钟情国学与诗词创作。深邃博大的传统国学文化,不仅滋养了她美好的心灵,造就了她独特的气质,更让她惊喜地发现了传统文化与行政法理念上的相融相通之处,“国学为我研究行政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不向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黄昏渐临,茶也歇凉,采访即将结束。整个访谈过程中,郑老师的脸上都始终展现出人淡如菊、自信笃定的微笑。她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享受着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是会慢慢衰老的,这是大自然的定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越变越变。因此,每个人都应当始终保持着一份对于生活的好奇与颖悟,用旅行者的心态去欣赏人生中的每一种风景,将自己变得越来越美好。只有这样,你才能有资格和能力去帮助他人,实现作为“人”的价值。”这不仅是她对学子们的拳拳寄语,更是她个人的孜孜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