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经贸法律评论» 新闻动态

【学院新闻】新时代法学学术体系建设与法学期刊发展研讨会暨《经贸法律评论》创刊五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校新闻网讯(法学院供稿 摄影 玉君)2023年6月9日下午,新时代法学学术体系建设与法学期刊发展研讨会暨 《经贸法律评论》创刊五周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经贸法律评论》编辑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共同承办。来自《法学》《法学研究》《法学家》《比较法研究》等期刊编辑部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北大法律信息网的专家学者,就“法学学术期刊发展与评价”与“法学学术期刊建设与学术创新”等法学学术期刊发展的基本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教授、副校长王敬波教授出席论坛。法学院院长梅夏英教授、学院党委书记李欢欢等班子成员,出版社社长余兴发,法学院《经贸法律评论》主编黄勇教授、副主编丁丁教授、编辑部全体编辑,以及法学院教师代表、部分博士生、硕士生等70余人参加论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教授出席研讨会并致辞。赵忠秀校长代表学校欢迎各位专家在盛夏时节莅临贸大,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给予《经贸法律评论》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赵校长指出,《经贸法律评论》于2018年创刊,通过组建高水平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编辑队伍,汇聚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组成的高水平作者队伍,形成了以经贸为特色,聚焦国际经贸、金融商事、数字法学、竞争法等基础前沿领域研究的办刊风格,刊发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刊物的办刊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有大幅提升,《经贸法律评论》已经发展成为经贸特色突出的法学学术期刊。赵忠秀进一步表示,《经贸法律评论》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广大作者、读者和学刊界同仁的关心爱护和鼎力支持,希望各位专家多多传授宝贵经验;《经贸法律评论》的编辑团队要立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贸易强国的实践需求,聚焦基础性、原创性和前瞻性学术成果,把刊物办得更加出色。




会议开幕式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王敬波教授主持。王敬波副校长对莅临参加研讨会的专家逐一进行介绍,并邀请期刊领域的专家共同为《经贸法律评论》以及贸大法学学科的发展予以指导和帮助。


法学学术期刊发展与评价


研讨会第一单元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梅夏英教授主持,研讨主题为“法学学术期刊发展与评价”。




《法学》主编、华东政法大学胡玉鸿教授首先祝贺《经贸法律评论》创刊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从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关于法学论文品性的观点:第一,法学论文首先强调学术性,应当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标准即论点、证据、意义等构造论文;第二,论文的品性表现在创新性方面,创新是研究的价值追求,也是研究的生命力之所在;第三,学术写作需讲规范性,不仅要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而且要引文精确,内容完整;第四,论文要讲可信性,要以理论、事实和逻辑来建言立论。

《法学研究》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冯珏研究员就“特色期刊”的创办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并认为《经贸法律评论》在稿源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在国际经济领域当中的优势学科和优势地位的资源,有助于学术开发与作者群体壮大。从实效性或者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权衡来讲,期刊建设应突出自己的特色,在选题上有所侧重,并回应现实的需要。

《法学家》责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圣平教授介绍了《法学家》的刊物发展状况,并就用稿情况说明了几个重要的坚持方向:一是关注民法基本理论的研究,构建中国自主民法性知识体系;二是关注民事裁判中的重大经济问题;三是关注民事政策解读。

《比较法研究》副主编丁洁琳表明,《经贸法律评论》办刊严谨,栏目设计简洁,选题前沿,紧扣时代主题,质量上乘,特色鲜明,是法学期刊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之后,丁洁琳副主编分享了《比较法研究》的办刊经验:第一,重视选题策划;第二,重视专家评审;第三,重视年轻作者的稿件。

《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姚佳研究员就期刊的发展与评价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第一,影响因子是期刊评价的基础,但近年评价体系也在向特色化的方向转变。第二,刊物栏目涉及的题目的切口可以更大一些,但也要突出期刊的不可替代性。第三,国内期刊要探索新的走出去方式,同时注重形式、内容与传播等。

《法商研究》编审何艳从责编的视角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期刊评价体系中的量化指标正在逐渐弱化,期刊评价体系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但最终的压力还是以文评刊,学术期刊的发展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作为一个责任编辑,要找准自己在期刊评价和学术发展中的位置;第二,摆正心态,辩证和理性地看待期刊评价和学术发展的关系;第三,主动出击,学习和研究各种评价机制的路径、方法、功能以及发展方向;第四,提升自我,通过学习和研究各种评价载体提升自己的编辑业务能力;第五,学编共努,建立合理公正的期刊评价体系需要学者、期刊、评价机构和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第六,树牢意识,选题策划和编校工作都要不断地提高政治站位。



《清华法学》主编助理、清华大学法学院屠凯副教授首先向《经贸法律评论》创刊五周年表示祝贺,并认为处理好法学学术期刊的发展与评价需要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处理好全和专的关系,避免关注点不自觉地被影响、被塑造。二是如何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大、小应当完全不意味着热冷、重要不重要、需要不需要,期刊的冷和热是相互转化的。

《中国法律评论》副编审万颖围绕“法学期刊使命与发展”分享了几点认识:第一,法学期刊要做新时代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智库、总策略之基础;第二,法学期刊应探索推动法学学术发展和创新的多方路径,提升期刊影响力,促进法学繁荣;第三,法学期刊应积极鼓励潜心钻研的学术态度,协助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第四,发挥法学期刊作为中外法学交流平台的作用,探索新路径,提升中国法学理论的国际影响力。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乔学杰首先说明了“综合刊物”与“专业刊物”之间的共性,并表示办好高水平期刊,需要:第一,主动参与前沿性科研与学术活动;第二,用好学术平台,团结和凝聚学术共同体;第三,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需兼有选题策划与论证,发掘与培养新人;第四,要有服务社会意识,关注社会重大问题。

《新华文摘》编审王青林首先提出“办杂志、办期刊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核心思考议题,并从广泛的学术交流、服务法学学者和适应市场三个层面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期刊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做好发行渠道,坚决避免出现政治性问题。

与谈环节,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法学学科执行主编刘明昭和《经贸法律评论》副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丁丁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刘明昭主编认为,学术期刊既是学术交流园地,又是学者培育平台,更是引领学术潮流的载体,期刊建设应当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实现“专、精、深、新”。丁丁教授表示《经贸法律评论》十分注重同行业内工作者的交流,期刊、作者与编辑队伍的共同成长需要各方协同努力。


法学学术期刊建设与学术创新


研讨会第二单元会议由《经贸法律评论》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黄勇教授主持,研讨主题为“法学学术期刊建设与学术创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魏建教授就《经贸法律评论》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期刊定位要以小见大,以特生新;二是重视队伍建设、队伍配置、经费支持与校内政策支持;三是文章篇幅要均衡,保持对青年学者的扶持。

《政法论坛》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陈景善教授首先肯定了《经贸法律评论》作为新锐期刊,成长迅速,并认为身为学术编辑需要做好学术把关工作,编辑本身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对待比较性制度介绍的文章需要格外注重论据合理性与科学性。

《法律科学》副主编、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肖新喜教授认为,在科学研究当中,首先要平衡好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期刊的选文要关注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任何研究都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深刻把握创新与安全的关系,既要为创新塑造良好的编审环境,又要坚持守住底线。

《现代法学》编审、西南政法大学学术期刊评价中心林士平主任从传播数据分析的角度同与会学者分享了《经贸法律评论》的发展情况,并认为期刊栏目结构稳定,以经贸热点、学科前沿和专题聚焦为骨干栏目;学科前沿和专题聚焦中,发文量相对较大;专题聚焦,民商法、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和行政法议题突出。

《法律适用》副主编、国家法官学院梁欣教授首先分享了《法律适用》的发展情况,并说明学术期刊读者具有相对单一性,认为期刊建设应坚持内容为王,要积极对接国际商事法庭、商务部等部门的工作,立足国情,积极搭建中国式期刊的发展框架。




《法学评论》编辑部主任田蒿的发言题目是“学术期刊在论文评价中的作用”,田主任认为:第一,论文评价是学术评价的组成部分,但引用率暂时较低的论文也可能会有长期的贡献力;第二,论文评价形式与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第三,评价主体可以是任何一个人,但专业的评价主体应当具备客观的标准、良好的服务水平。

《法学杂志》编审刘宇琼首先说明了杂志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的现实,之后提出“法学学术期刊到底要承担起什么样的使命?法学学术期刊到底要刊出什么样的选题?”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学术期刊的品质关乎着承载文章的学术水平,担负着传播学术成果、引领学术思想、推动学术研究和繁荣法学、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期刊选题既要高起点、高频率,把问题做细,又要关注宏观法学的“大问题”。

《太平洋学报》编审邓文科认为,国际经济法专家对于国际经济贸易法律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提升期刊品质首先要管住选题的质量,正确看待“0被引”,文章既要服务于主管部门,又要主旨鲜明,体现国家开放特色。

《欧洲研究》编辑部主任张海洋首先介绍了《欧洲研究》的定位,即从学科上讲是国际问题研究的杂志,同时也是非常典型的具有地区研究特点的地区性杂志。张海洋主任认为,避免国际法研究的同质化需要关注热点,但更需要关注热点背后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财经法学》副主编、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朱晓峰教授首先就期刊约稿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适度调整编辑约稿权和用稿权之间的关系,重视年轻学者的来稿,主动拓宽稿件来源的选择空间。

《中外法学》责任编辑、北京大学法学院杨明副教授认为,学术写作一定要有学术上的引领性,注重写作方法和逻辑,避免简单套用三段论而忽视深层逻辑问题;稿件审校要考虑整体刊物的特点,保持刊物风格相对一致性,发掘对于相关研究领域具有推动作用的稿件。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余倩副研究员与《经贸法律评论》责任编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边永民教授进行与谈。余倩副研究员结合各位嘉宾的发言内容着重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的期刊评价体系,并认为评价工作有指挥棒的作用,好的学术期刊应坚持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边永民教授分享了涉外法治在相关科研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为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人员的成熟、研究议题的明确均对研究生态的优化有积极意义,希望学刊建设同涉外法治、国际法治的发展紧密结合。



论坛闭幕环节由《经贸法律评论》编辑部主任王乐兵主持,《经贸法律评论》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黄勇教授进行总结发言。黄勇教授代表《经贸法律评论》编辑部向与会全体专家表达感谢,《经贸法律评论》编辑部将以创刊五周年为新的奋斗起点,充分吸收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宝贵意见,积极借鉴优秀刊物的先进办刊经验,坚守办刊使命、努力提高办刊质量,团结和凝聚学术共同体,为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来自《法学》《法学研究》《法学家》《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法商研究》《中外法学》《清华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法学杂志》《中国法律评论》《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华文摘》《法律适用》《太平洋学报》《欧洲研究》《财经法学》等期刊编辑部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北大法律信息网的专家学者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