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从惠园到北仲,贸法新生力量的成长之路——访北京仲裁委员会部分校友李谧、徐畅、安迪、高壮、郑智中

又到了新一年的毕业季。在满园的樱花,郁郁葱葱的绿植映衬下,是贸法学子年轻又自信的面庞,而这时他们也即将告别惠园,踏入人生崭新的征程。年轻的力量在师长的谆谆教诲和自己对职业理想的热爱与追逐下,毅然地选择了自己的战场。无论是曾经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还是优秀毕业生等——种种荣誉傍身,他们也都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职场人,也是贸法的新生代力量。

近年来,仲裁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中,尤其在国际领域,商事仲裁已经成为重要的争议解决手段,在此趋势下,国内的仲裁业务无论是覆盖面还是案件量都在急速扩张中。贸法的优秀毕业生们也将能够加入仲裁组织,参与到国际商事争议仲裁业务中,作为一项极优的职业选择。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以下简称“北仲”)作为国内领先的仲裁组织之一,与贸大法学院一直有着紧密的友好往来,也有许多贸法校友在其中担任着不同职务,发挥着各自的作用。随着北仲与法学院合作的特色仲裁课程(包括《英国合约法》、《证据法》、《商事仲裁法》等)成功开办,也收获了来自校内外的良好反馈,贸法学子对仲裁及北仲的了解逐渐加深,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毕业生进入到北仲工作,担任仲裁秘书岗位。在这几年间,他们在北仲得到了充分地锻炼,也获得了飞速的成长,而作为新生代的他们也很愿意和尚在惠园读书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故事与经验。

李谧:曾遇惠园,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图为李谧校友)

李谧是贸大法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她仍记得当时新生入校,在虹远小广场举办迎新活动,请大家写下自己人生目前为止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一堆答案几乎都是同样的字眼:考入贸大。而当时的她也写下了相同的答案。她说:“如今十几年过去,回想在贸大的时光,仍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珍贵的一段时光。”

当时的她其实填报的第一志愿是金融,法学是第三顺位,“阴差阳错”调剂到法学院后倒也愉快顺应地学了下去,随着学习的逐步加深,她发现自己已经渐渐爱上了法学的思辩和逻辑,从此彻底与“法”结缘。本科毕业后,李谧申请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国际商法研究生课程。回想起在异国求学的过程,李谧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留学带来的收获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更有自我综合能力与眼界视野上的提升。”北仲有很多与国际仲裁机构交流合同的机会,而她的留学背景也使她有机会参与很多涉外拓展项目。她也建议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关于考研还是出国这一抉择,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因人而异。不可否认的是,留学对个人英语能力有实质提升,而英语能力强的同学在就业市场上是受欢迎的。但最关键的是应该多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带着对未来的规划来做选择。

而谈到是如何对仲裁产生的热爱,李谧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第一次接触“仲裁”的概念,是选修王晓川老师的仲裁实务课。课堂上王老师用自己审理过的仲裁案例教学,当时仲裁给她最初的印象就是,尊重商业交易惯例、程序灵活、仲裁庭拥有自由裁量权。相比画满条条框框的刑诉、民诉,仲裁在法律框架之内拥有着很大自由。而研究生阶段,凭着本科对仲裁的粗浅了解和良好印象,她在英国也继续选修了国际仲裁法课程。了解到商事仲裁作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方式的重要影响力,也认识到相比国际仲裁机构的悠久历史,中国的仲裁起步很晚。研究生毕业之后,依旧是凭着对仲裁的兴趣,李谧申请了北京仲裁委员会的实习生项目,并最终留下,成为一名仲裁办案秘书,实现了自己为中国仲裁事业做出一份贡献的心愿。

自2014年7月正式入职以来,近七年间,李谧共办结仲裁案件近1200件,分别获2016、2019年度优秀员工称号。在处理各类案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作为一名优秀的资深仲裁秘书,对于这一职业的发展问题,李谧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仲裁正处于一个仍在被了解且持续快速发展的阶段。仲裁秘书作为一线办案人员,是最熟悉仲裁程序、也是最了解仲裁发展动向的人。仲裁秘书应该抓住这份职业带来的专业优势。

李谧也由衷地推荐同学们来北仲做仲裁秘书。由于争议解决属于冲突性较强的工作,日常工作中自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北仲是一个特别纯粹地追求公正和专业的地方,来自工作本身的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为当事人解决纠纷本身就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而也因为坚持公正与专业,对在北仲工作的办案秘书而言,这也是一份有尊严的工作。

李谧总结她认为优秀的法律从业者应该具备的特质:风险把控意识;总结与学习能力;脚踏实地,严谨细致的责任心(既要小处着手,又要大处着眼。所谓“小”,意味着这项工作要着眼于细节,虽谓之 “小”,但这些其实是公允裁决的基础,实为“大”)。

回忆起在贸大的点点滴滴,李谧最怀念的就是平淡无奇的,每一个和室友一起上课、去图书馆自习、去食堂吃饭的日子。这份简单却最是幸福。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多一些尝试,不管什么事情”,李谧如是说道。

(难忘记忆-摄于虹远楼7084:大学四年不管谁过生日,其他四个都会在宿舍里张罗庆祝。我18到21岁的生日都是和这四个姑娘一起过的。大家从五湖四海聚到贸大,毕业后又散去了五湖四海。还是贸大墙上那句话,山水一程 三生有幸。-李谧)

徐畅:静心读书,付出辛苦才有成绩

(图为徐畅校友)

徐畅是贸大法学院2018届硕士毕业生,在校期间既是学年综测成绩第一名,获得多项奖学金,发表了4篇学术论文,完成1个支持性科研立项,同时也是2018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和法学院优秀毕业生。除了这载在简历上的种种荣誉和光芒外,徐畅本人也气质大方,自信优雅。

作为毕业三年的学生,徐畅直言,导师伏军老师在她整个研究生阶段给她带来了非常正面的影响。伏老师经常会分享自己接触到的比较新颖的法律问题,这加深了徐畅在整个研究生过程中对法律问题的研究和思考。而且老师担任仲裁员,所以她会辅助老师做一些关于仲裁的事情,也是通过这个机会,才了解到仲裁这份工作,以及慢慢制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另外在生活中,伏老师待人温文尔雅,且有学者风范,她也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徐畅在校期间一直保持着好成绩,且发表多篇文章,问及是如何实现的,她的回答是“辛苦才有成绩,其实主要是能够坐得下,然后多读文献,多跟着老师做研究,没有什么了。”因为读研究生的时间只有两年,所以她从一开始就立下了明确的目标。在第一年课业较繁重的阶段,她的生活基本就是图书馆、教室还有宿舍,三点一线。在上课之外的时间基本全部都在图书馆,直到闭馆才离开。而这份辛苦,也给到了她满意的答案。

这份努力和用功到了她在北仲工作后仍在延续。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她在业余时间仍不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摄取,因为仲裁涉及的领域多,如建设工程项目是北仲案件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而在校期间教授的法学知识对建设工程的具体操作所涉不多,所以为了提高对这类案件的把控和理解,就必须花时间去自学,在案件当中研究以及跟着仲裁员学习。徐畅总结,“即使离开了校园,不断学习,不偷懒,仍是很重要的事情。”

回想起在贸大的求学经历,徐畅很难忘的是能和自己本科的好朋友,一同来到贸大,一起读书一起毕业,很幸运也很幸福。

(研究生期间,导师伏军老师每周会组织师门的学生一起讨论仲裁案例中的前沿法律问题。照片是伏老师第一次给自己讲述仲裁裁决书的构成。-徐畅)

安迪:关于涉外法治,关于自身责任

(图为安迪校友)

安迪是贸大法学院2019届硕士毕业生,同时也是第一届国际争议解决方向的毕业生。曾获2019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金杜奖学金等。他在今年3月入选了《“贸法”巡礼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的“‘十三五’期间毕业生的涉外去向”章节。纵观安迪的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国际化”以及“涉外”两个主题。

本科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的安迪大一时读的专业是英语(法律经贸方向),这奠定了他良好的英语基础,也培养了他对法律与经贸知识的兴趣。后来因为学习成绩优异,他得到了转专业的机会,他就转去了民商法学院的法学专业继续学习。在这种双学科背景下,进入贸大后他亦选择了以“国际化”和“专业化”为特点的国际争议解决方向。研究生期间,安迪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能力,代表学校参加了2018年Jessup模拟法庭竞赛,所在团队荣获全国一等奖。回顾自己的涉外法律学习之路,他总结道,“涉外业务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并鼓励在校的学弟学妹可以尽量广泛涉猎不同的涉外法治相关知识,以便在今后逐渐细分、专业化的涉外工作中有更广阔的视野和研究思路。另外,他指出,国内法的学习也应并重,这才是我们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涉外法治工作者进行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所在。

安迪在北仲工作期间专注于案件管理工作的同时,获得内部法律检索业务竞赛团队一等奖,并发表了若干与仲裁有关的双语文章。离开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中的很多东西靠的更是自主学习与归纳总结。法律检索是法律人很重要的一项基本能力,无论是从事何项业务,都离不开法律检索。而安迪也在学习和锻炼中,掌握了对仲裁相关前沿问题研究中所要求的较高的检索能力。而写作文章能力,也是在工作过程中逐步累积提升,文章的主题可以与办案和研究工作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形成合力,才能输出有一定实践意义的文章。

谈到能够加入北仲,安迪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在重重考核和与众多优秀毕业生的竞争中,能被选择是对他的认可。作为想专注于争议解决方向的法律人,需要长期的案件实践的锻炼和积累,而北仲作为快速发展的知名仲裁机构能够给到他充分的锻炼机会,所以能够受到青睐也是让他欢欣鼓舞的。

安迪对于校园最怀念的就是那些能够与各位老师、室友和同学们相处的日子,大家能就不同的问题进行研究、思考、交流,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有着充分的交流和碰撞,那是段美好的时光。

(这张照片是于2017年新生典礼上拍摄的新生入学誓词,我一直保存到现在。上面虽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是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关于祖国、关于世界、关于自身、关于责任等等。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从大学以来一直的涉外法律职业目标和理想,为涉外法治建设和经济贸易促进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安迪)

高壮:文化交流碰撞后,是更沉着的职业理想

(图为高壮校友)

高壮是贸大法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他的整个研究生生活是充实且丰富多彩的。代表学校参加vis模拟法庭、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维也纳实习、多家律所做过争议解决方向的实习,这些都为他的简历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壮与我们分享他的校园经历,起点就是他打vis竞赛的经过。虽然备赛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他也收获满满。而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一队能够谈心,志同道合的队友,而在比赛过程中磨砺出来的,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去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努力的精神也令他难忘。有着vis获奖的经历,加上高壮自身较强的英语水平,以及法学专业课的优异成绩,这些都帮助他顺利收获了UNCITRAL的实习offer,踏上了去维也纳的实习之路。文化交流在最开始也给他带来了一些障碍,他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主要内容是处理工作的时间,国内外有着巨大的差异——国内下班后仍会处理工作,但是他所实习的国际组织下班后是不处理工作内容的。刚开始这会让他有些困惑,但在逐步适应这种差异后,他开始更多地感受到了跨文化交流的魅力,比如有趣的埃塞俄比亚小伙伴,热情开朗的巴西女孩,严谨的德国领导等等,与这些人交流都带给他不同寻常的体验,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和看问题的角度。另外,高壮表示,贸法已经有数名同学曾在UNCITRAL实习过,都给组织内的老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也很鼓励在校的学弟学妹积极申请,争取去实地学习的机会。

高壮的国内实习经历基本集中在争议解决领域,这与他的学习背景和个人性格特征紧密相关。但是他建议在校的学弟学妹,如果在不是特别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的情况下,一定要去亲身体会一下争议解决业务和非诉业务之间有什么区别,才能够真正确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对于他本人而言,没有在研究生期间进行非诉领域的相关实习也是一个遗憾。

高壮回忆起自己的读书生活,有好几位老师都曾给予他很大的帮助。首先,他的导师丁丁老师就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特别无微不至且关怀学生的老师,不仅在学习方面会给予充分的指导,也会给出很好的学习建议。而且丁老师还会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最后,他还谈及龚红柳老师对于他们在vis模拟法庭比赛时给到的特别支持,无论是在联系老师还是备赛的全过程,老师都付出了很多。

问到对于贸大最怀念的事情,高壮说道:“在贸大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很脚踏实地的,而且注重实务。你在校园里看到的学生基本上都行色匆匆,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目标,并且愿意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这种又勤奋又充实的氛围,是让我最怀念的地方。”

(高壮与贸大法学院历届VIS模拟法庭比赛所获得的荣誉奖杯的合影。“这些奖杯代表了贸大VIS团队的荣耀与传承。”-高壮)

郑智中:带不走的,是贸大最美的风景

(图为郑智中校友)

郑智中是贸大法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本科就读于国际关系学院的他,研究生阶段选择报考贸大,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基于对贸大注重外语与法律实务相结合的了解,觉得与自己很契合;另外一个原因是本科的前辈与同学来到贸大读书,向他极力推荐并给出了很好的反馈信息。在考研择校过程中,他感到了校友力量的重要性。来了贸大以后,即使学业繁重,他还是选择加入了法学院校友工作中心,并担任2018级学生负责人,积极参与到学生工作中,希望能够为校友工作做出一些贡献,也真切地希望能够帮助到一些学弟学妹。

郑智中也是2020届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对于很多同学认为论文写作很难,他分享了自己的论文写作经验,认为三个因素比较重要。第一,选题。选题需要先锁定一个自己了解的领域,这可以通过两个重要途径实现:一个是自己对这一领域在日常生活里有兴趣去做研究,看大量的论文,另一个就是要注重和导师多沟通,因为导师对所教授的学科领域有成熟全面的洞见,能指明方向。第二,素材的准备。把论文写好,需要大量的基础资料,这个过程里还是要去看现有的研究,然后需要注意,一是选材,要去看最前沿的研究,看核心的论文;二是要做相关的摘录或者笔记,这样可以方便在后续撰写文章过程中高效地找到所需要的内容。第三,时间安排。论文最好集中一段时间去写,因为大部分人每次进入写作状态都需要一定时间,写写停停对效率是极大的浪费。他说“我写论文最有效率的阶段,其实就是疫情的阶段,因为提前跟老师商量好自己的论文提交日,所以就有了目标,自然也有了压力,大概在那十几天里面,我除了吃饭睡觉以外都在写论文。”最后一点需要强调的是积累。这可以体现为论文的逻辑,论文的论点等,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的风格,这个因素难以一言以蔽之。他认为,只要足够认真去写,大家应该都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论文。


郑智中与北仲之间可谓是因“课”结缘。原本并不了解仲裁的他,在学习了《英国合约法》《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与实务》两门课程之后,对仲裁和北仲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怀着对《英国合约法》及国际商事仲裁的兴趣,他花费了大量时间阅读英文案例,将授课过程中涉及的经典案例翻译并制作成案例报告,同时也认真研读教材。通过努力学习,他在两门课程中均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在这两门课上,他见识了北仲传播仲裁理念与培养仲裁人才的努力与担当,也见识了很多优秀仲裁员的风采,这促成他前往北仲实习,去切身感受仲裁实践的特点。经过不懈努力,他完成了实习生到正式仲裁秘书的身份转变。在北仲正式工作以来,他一方面向各位优秀的仲裁员老师和前辈学习,另一方面也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案件中总结争议解决经验。在他看来,对于刚从事争议解决相关领域的年轻人来说,能与优秀的前辈共事并广泛接触各类争议案件,是极为难得的机会。


回忆起在贸大的学习与生活,他笑称自己度过了一段平凡但美好的学生生活。他十分感恩在校期间师长给予的谆谆教导,也十分怀念和投缘的小伙伴们一起度过的简单快乐的时光。他举例说有一天和小伙伴们晚上沿着马路一起骑自行车回学校,一路上大家闲聊打趣十分开心,他认为是许许多多像这样简单而快乐的点滴拼凑成了他对贸大的记忆。

(回首看时,初春枝头的繁花、仲夏傍晚的流云、深秋遍地的金黄、隆冬清晨的积雪,以及未能以镜头记录的师生与同窗情谊,都是贸大带不走的最美风景。-郑智中)

受访的各位校友仿佛昨日还是在惠园读书的少年们,但仔细想来均已阔别校园良久。褪去稚气的学生模样,我们的新生力量已经在不断的锻炼与积累中,逐渐展露自己的锋芒,也祝愿他们继续在自己的赛道上驰骋,为推进仲裁事业发展奉献出更大的力量!

(校友于北仲合影,左起为:高壮、徐畅、郑智中及安迪,李谧因事未能参加合影)


撰稿:法学院校友工作中心 佀婷

摄影:郭军麟 策划:朱冠楠、刘雪如、黄云明、吕春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