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律师咏叹调——访84届本科 87届研究生校友、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许向民


许向民校友


从1984年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起,他与法律结了缘,在此后的十年间,他分别取得加拿大安大略省、英格兰及威尔士和香港的律师资格。入行30多年,他在业界享有盛誉,他用智慧、严谨和勤奋奏出事业的旋律;在中国开放四十年万马奔腾的律师界,他是跑在最前面、却始终保持低调的骏马;在中国法制对国外的借鉴学习进程中,他扮演着执著“攻玉”的“他山之石”角色。他爱好古典音乐,收藏了数百张古典音乐的CD。而他30多年追寻“律师魂”的历程,犹似一曲曲管弦乐伴奏下华彩的咏叹调。他,就是许向民。

许向民,1962年生于南京;1979年至1984年就读于我校国际贸易系,毕业后继续攻读本校国际经济法系(七系)法学硕士研究生;1985年被派往英国伦敦Richards Buttler律师事务所实习,同时就读伦敦大学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法律系,1987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90年就读加拿大皇后大学法律系,1992年获皇后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加拿大安大略省律师资格,1994年获英格兰及威尔士律师资格,1995年获香港律师资格;1990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Smith Lyons律师事务所见习及执业,1994年应邀赴香港加入英国Lovell White Durrant律师事务所香港分所,1995年加入全球名所Clifford Chance律师事务所香港分所,1998年晋升该所合伙人;2001年至2015年,向民在英国石油(BP)集团任BP中国及BP全球化工业务法律总监;2017年至今,向民在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担任高级顾问。


1、《天空与海洋》——感悟法律

从北京到伦敦、多伦多

向民出生于南京市江宁县东山镇,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大城市近旁的一个“小地方”。少年时,向民便展示出对语言的禀赋以及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即便中学时遇到了动乱年代,这位向往知识、真理、自由的少年,也尽其所能寻找和吸收一切在当时可以获得的知识。天道酬勤,动乱未能阻挡向民求知的脚步,1979年9月他作为江宁县的状元考入了当时的北京外贸学院,成了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学生之一。年龄小,个头小,南方的舌头到北京卷不起来,刚入学时,向民很是苦恼了一番。然而,他天性活泼、开朗、聪颖、好学,加上他未受任何方言影响、发音标准、根基扎实的英语,很快让他脱颖而出。接下来的五年本科学业中,向民如鱼得水,成绩优异,大学中追求自由、理想、真理的氛围极大地开阔了他的思想和眼界,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课,也是他随后求学欧美的启蒙式教育。

第一次直面法律是1984年上半年。当时,向民本科毕业前在外经贸部外资司实习,接触到审批改革开放初期设立中外合资企业的业务。其中一个合资合同,同时受到中国法、美国法和法国法管辖。当时中方合作伙伴根本没有聘用律师的习惯, 匆匆地将合同报外经贸部审批, 所以外资司一位吴处长对向民说:中国人一点法制观念都没有,一个合同怎么受这么多法律管辖?在中国办合资企业怎么还能受外国法管辖?这件事对向民触动很大,也让正面临研究生专业选择的他确定了学业和未来事业目标。

法律,成为他未来追求一生的无边的天空和海洋,成为他事业咏叹调的主题。目标明确,促使他本科毕业后顺利考入我校国际经济法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沈达明、冯大同等教授讲授的诸如《国际商法》、《德国民法典》等专业课为他打开了第一扇法律专业大门。学校还聘请了外教。他对加拿大皇后大学的外教Soberman先生和Eason先生的合同法、公司法、竞争法、税法等课程印象深刻。这些以案例教学为主的课程,务实而生动,逻辑推理性强,常常让年轻的向民对法律的本源和功能陷入深深的思考。

外来教育与国内传统教育的碰撞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和中国的高校都是极有价值的,因为当时的法律教育是在一片荒芜中起步。社会和学校都及时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也适时地与欧美高校和有关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陆续把在校生送出国深造。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1985年9月,即将上研二的向民以优秀的成绩、极佳的思辩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被派往英国的Richards Buttler律师事务所见习两年。


1985 年 10 月,许向民与史晋京乘飞机去英国前与送行的同学合影。左起:国际经济法系许向民、许中伟、史晋京、国际企业管理系张景智。

初到伦敦,向民受到的震撼是巨大的,这种震撼,一部分来自于八十年代初中国物质生活与欧洲的巨大差异,另一部分来自于强大的社会文化和文明差异。就是在这次震撼中,向民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重要启蒙。

伦敦发达的经济、先进的技术以及高文明度的社会氛围,再一次激发了向民内心向前、向上的追求。在这里,他有机会接触到上议院议员、英国劳工部长等政府高官,还有机会参加英国女王主持的议会开幕典礼及为庆祝英国女王生日而举行的王室禁卫军分列式庆典。之前,他在经济学方面主要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和Samuelson的经济学,法律上还谈不上功底扎实。在位于伦敦金融城的Richards Buttler律师事务所见习的两年中,他耳闻目睹了英国案例法如何用于实践, 对合同起草、律师意见书的撰写、客户沟通技巧、民事仲裁和诉讼都有了启蒙式的认识。

他在律所见习的同时,在伦敦大学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法律系开始了非全日制的法律专业的学习。这里与国内教育的最大不同是学习方法。过去他学法律大都是背书,这方面他很有优势,考试经常获得前三名。但到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的第一次考试,他的经济法却只考了六十多分。这里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与国内非常不同,课堂上,老师只给开出一大列书单让学生回去看,有些书借不到,还需要复印。看完书后,要把不同书中的各种观点加以对比、总结,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述,无需标准答案。开始时,他有些不适应,这么多书怎么看得过来?但慢慢地他把握了学习规律,对注重思路、没有标准答案的学习尝到了甜头,各种课也变得容易了。两年后,他获得伦敦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读书期间,他先住在伦敦市中心的国际学生楼,后来搬到英国人家里居住,潜移默化地学到了不少英国人的礼仪和生活习惯。1986年12月,向民的夫人徐健也来到伦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徐健是大连人,外经贸大84届英语专业毕业后被保送本校读研。在伦敦,她先后在国民西敏寺银行和一间当地会计行工作。她性格单纯、爽快,很能吃苦。

拿到法学硕士学位后,向民开始在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法律系攻读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然而,1989年六四风波后,中国经济改革有所停顿,他的博士论文无法如期进行,便于1990年初来到加拿大,在安大略省京士顿皇后大学法学院攻读两年制的法学学士学位。

向民是幸运的,当他在求索于天海之间时,远方的一叶扁舟助他渡向彼岸。他能到加拿大读书,源自一段友情。推荐他的是当年曾在外经贸大当外教的Soberman教授,那时向民曾陪Soberman夫妇到中国各地旅游,两人建立了深厚情谊。


左图:1990 年,许向民在安大略女王大学法律系图书馆学习. 正上方为恩师Soberman

教授的画像。

右图:1993 年,许向民成为安大略律师,在安大略高等法院楼前与夫人徐健(贸大英语系校友)合影。


Soberman教授知道他到伦敦见习后一直予以关注,得知他关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论文写不下去了,一时无事可做的消息后,便向他发出邀请:“你怎么不来加拿大?我可以为你在这里读书作担保。”靠着Soberman教授的帮助,他在皇后大学又扎扎实实地学习了两年法律,也同时在多伦多Smith Lyons律师事务所积累了宝贵的专业经验。1991年最后一个学期他得了两个“A”, 一个“B加”,成为年级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他的英文也更加娴熟,自信心骤增。读书之余,他经常应邀到Soberman教授家吃饭,晚上住在教授家,周末一起出去郊游。相识多年,他对Soberman教授有一种教父般的崇敬。后来,八十岁的Soberman教授患了永久性疲劳症,于2010年7月去世,为了纪念恩师,向民专门在皇后大学设立了一项以恩师命名的五年奖学金,每年资助一名上海复旦大学的法律研究生去皇后大学法学院进修半年。


2、《今夜无人入睡》——优秀律师是这样炼成的

从加拿大到香港

取得安大略省律师资格后, 向民即被Smith Lyons律师事务所聘请为正式律师。自此,凭借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夯实的基本功,向民的事业开始逐渐成型。

在西方,律师工作很辛苦,对于一位来自于不同法律背景的东方人来说,在西方执业尤其具有挑战性,他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次日凌晨。有一次办理一个加拿大企业的上市案子, 按加拿大有关的规定,上市招股书需要送各省的证券委员会审批。加拿大幅员辽阔,从一个省飞到另一个省,有时需要五六个小时,同事们对这样的苦差事都是避之不及,向民却没有丝毫怨言,近乎完美地完成了这次上市审批之旅,令他的同行对年轻的向民刮目相看,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尊重。另有一次,1993年,年轻的他独自接手人参种植场的资产转让项目,从起草文本,到审批、许可、员工的处置,向民充分地运用了他良好的大局观和对细节的周到,一步一棋,法律文件准确而到位,得到了所里资深律师和合伙人的夸赞。这让执业不久的向民初尝成功的喜悦,也更加坚定了他执业的信心。

    如同他的执业水平一样,向民的英文水平也令加拿大律所同事甚至合伙人非常佩服。他们觉得这个中国同行怎么能把他们的母语英文讲得这么好,写得甚至比他们有些人还好,很了不起!有时合伙人会把自己写的法律文章给向民看一看,把把关,挑挑语法毛病。

这样,当1994年全所上下得知向民就要去香港加入英国Lovell White Durrant律师事务所发展时,大家都舍不得他走,也就毫不奇怪了。

1994年是海外中国精英回归中国的转折性一年。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大潮和众多新兴产业的崛起,开始了中国最早的海归潮。其中,大多数的精英借助香港这个通道,开始其回归的第一步。向民在Lovell White Durrant律师事务所工作一年后,于1995年他加入全球名所——Clifford Chance律师事务所。在Clifford Chance的几年,向民开始了其事业的第一个腾飞期,为大量的具有影响力的外商投资项目担任法律顾问,在电力、石油天然气、化工、采矿、运输、电信、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为来自欧美及亚太地区的知名跨国企业担任法律顾问、参与投资合作谈判、起草法律文件。他参与了中国第一个外商投资BOT电厂项目、第一个外商投资项目融资电厂项目、第一个外商投资BOT 水厂项目、第一个外商投资液化天然气项目; 他协助成立了第一家外商投资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中外合资信用评估机构、第一家外商投资航空油料供应公司…在近些年与中国相关的执业生涯中,从谈判初期的谅解备忘录,直至最后所有法律文件的签署,他不仅向客户提供了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也在与国内律师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推动了国内同行的执业标准。在1995年到2000年6年中, 他在国内外法学刊物上发表与法律实践有关的学术论文10多篇, 并多次参加各类研讨会及做主题发言。在Clifford Chance期间,向民被提升为合伙人,他也是这家英国背景的全球名所当时为数廖廖的亚洲合伙人之一。


3、《我的太阳》——BP法律总监的独白

从香港到上海

自2001年8月起,向民担任了BP集团中国法律部总监。他厚积薄发,把多年积累的执业经验,更加深入地运用到他一直予以关注的能源行业,与公司内部资深的专业领域人士一起参与在中国区的战略研究及项目谈判。在与国际、国内顶尖的竞争对手合作、谈判的过程中,他作为BP集团在中国的战略小组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对公司在中国业务的拓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几年后,他在公司的职责范围随着其能力的展示而不断拓展,由最初的中国区下游业务扩大到后来的全部中国区业务,包括上游、下游、新能源等业务单元,并于2010年开始担任BP全球化工业务法律总监,地域跨越韩国、中国、日本、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英国、比利时及美国。

在与海内、外竞争对手的合作、谈判过程中,向民始终坚持沟通胜于雄辩的原则,展示出其务实的领导风格及号召力,不仅在公司内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游刃有余,赢得了公司内部各业务单元的充分信任,而且,通过几年的谈判与合作,他赢得了行业内同行的尊重,多次被邀请进行公司律师主题事项的探讨和业务交流,连续多年担任《亚洲法律杂志》(Asian Legal Business)评判中国最佳律师和最佳律师事务所的评委, 在业界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向民本人还曾获得《亚洲法律杂志》“2015中国最佳总法律顾问”。

向民也经常代表公司在国内招聘新员工。他觉得国内的大学生在技能上比较薄弱,大学可能过多地注重书本和概念了。他总结自己的历程说:“成才没有找捷径,我的诀窍只有两个字:认真。经验只能靠点滴积累。” 认真二字也正是他三十多年寻觅到的律师之魂,犹如阳光般播洒于他的职业之路。

2017年,向民以高级顾问的身份加入了国内专业从事能源和环境业务的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以一种更高的站位延续着自己的法律事业。在阳光所,向民主要为律所的管理战略和方向问题提供支持、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战略性的项目支持、提升阳光所与国际知名律所的合作;除此之外,向民还乐于做青年律师的大朋友,为青年律师的指导和培养付出心力,实现律师职业的传承。向民以自身勤恳务实、宽严相济的工作之道,和乐观豁达、换位思考的处世之道,为后辈律师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许向民(右二)2017年加入阳光时代律所。

向民在工作之余爱好旅游、摄影及音乐,他收藏了数百张古典音乐CD。贝多芬、莫扎特、巴赫、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的作品和意大利歌剧等都是他的案头音乐。向民有一副好歌喉,音域浑厚宽广。或许有一天见到向民在舞台上一展歌喉时,他会调侃到:“歌唱家偶尔也做做律师的。” 原来,做事认真的向民竟也如此幽默!向民的半生,乘历时代浪潮,足迹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意气风发不可阻挡;而他对友情、亲情和爱情的点点滴滴,又是“随风潜入夜”的真诚。那是他律师咏叹调自始至终回荡着的背景音乐!

(作者:紫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