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北京2022冬奥和冬残奥志愿者专访系列(四)孙嘉璇

编者按:北京2022冬奥和冬残奥会,法学院共17名师生志愿者服务在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北京冬奥村、延庆分配车站、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等地。17朵冬奥小雪花牢记使命、勇挑重担,在场馆礼宾、语言服务、体育赛事、交通住宿、对外联络等岗位领域开展志愿服务,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在冬奥志愿服务岗位上贡献着贸法人的青春力量。法学院推出《贸法雪花|北京2022冬奥和冬残奥志愿者专访系列》,让我们一起聆听冬奥志愿者的故事。




孙嘉璇


学院:法学院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学生工作经历:法学院第28届团学联主席团成员、2019级涉外法学实验班班委

志愿服务经历: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家体育馆冰球赛事信息台志愿者、COP25联合国气候大会青年志愿者等。

获奖情况:校级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团员、综合一等奖学金、沈四宝奖学金、FDI国际投资模拟仲裁庭竞赛中国总决赛最佳辩手等。




问题一:请问你当初申请报名成为冬奥志愿者的动力是什么?


奥运会,可谓地球村人民之间最纯粹、真挚而盛大的聚会,所有人抛下隔阂,跨越高山大洋,奔赴同一个赛场,其魅力实在令人魂牵梦萦。恍若隔世,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2018年的夜晚,在电视上看到平昌冬奥会结束时“北京8分钟”的一瞬间,默默编辑了一条朋友圈:“动力和热望,我会相约北京的。”

此时此刻,回想起那时的坚定,不免有梦想成真的感慨。



2018年平昌奥运会闭幕式后我的朋友圈



和冰墩墩打卡合影



贸大国家体育馆志愿小分队合影




问题二:能分享一下比赛期间最触动的瞬间吗?


触动我内心的瞬间太多,但值得我铭记一生的时刻,一是现场见证中国队冬奥首球后欢呼,二是用手绘画把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凝聚时的感动。


(一)现场见证中国队冬奥首球后欢呼

在我了解了中国队组成的背景后,不禁对其肃然起敬:大部分队员都是华裔,排除万难回国,甚至放弃美加等国籍,帮助冰球这项西方称霸的运动在国内起步。

我们深知中国冰球的实力和“死亡小组”中世界强国相差悬殊,但是在每一场比赛中,每一位球员都会极为顽强拼到最后一秒,那种直击心灵的震撼,是无法用排名和比分来衡量的。


第二场小组赛正逢我在现场,中国队作为世界第32名,对战世界第5名的德国,在率先丢掉三分的情况下,场上没有任何一名球员懈怠,士气反而随着击打冰球的撞击声愈来愈大。在22号球员福帅的有力一击下,中国冬奥首球诞生。那一瞬间的信息台办公室里,爆发出有史以来最大的尖叫与欢呼声。这一分,见证了历史,打破了魔咒。在我看来,甚至比拿到金牌还要令人动容。

奇迹真的诞生了!”

不,奇迹永远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中国队更衣室前和国旗合影


(二)手绘画把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

得益于场馆老师的灵感激发,信息台工作小组在两位非常有天赋的“绘画大触”牵头下,开启了“Guess Who”的白板游戏和运动员定制画像的活动。它开启了信息台志愿者与各国运动员、电影导演、央视解说之间友谊的故事。


这些日子中闪着光的记忆太多太多,有丹麦球员尼古拉斯·延森在认出自己画像时的惊喜,以及合照留念后对队友说“Let’s go and celebrate it”时的雀跃;有中国球员英如镝在收到定制画像后与我们畅谈良久时的放松;有接受被手绘画吸引的冬奥官方电影纪录片导演采访时的自豪,我们“独一无二的人文关怀”被不住称赞;还有介绍手绘画对象运动员的前央视冰球解说李龙谋老师……每一个画面在脑海中闪过,都鲜活如初。



接受冬奥官方电影纪录片导演的采访



问题三:服务过冬奥赛事后,你最大的收获和观念上的改变是什么?


运动,是一辈子的事情!”

在这次冬奥会的旅程当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专业领域冰球运动的深度了解,更让我铭记的,是运动员们在冰场上迸发出的震慑人心的生命力和意志力。

我的冬奥之旅结束了,但我还年轻。竞赛场上球杆碰撞声的激烈和飙升的肾上腺素,中国冰球队带给我的“不抛弃不放弃”的感动,各国运动员带给我无尽的友好和温暖,都会成为我难凉的热血,带我走向更远、更好的地方。



结束全部比赛后 和冰面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