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70校庆之“我与贸法”校友篇丨访1997届本科校友、一裁律师事务创办人林一飞

2021年9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将迎来70周年校庆!可喜可贺!贸大法学院,伴随着贸大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而建立、发展和壮大。今年,也是我们国际商法专业设立43周年(1978年),还是法学专业首届研究生毕业40周年(1981年),是贸大国际经济法系建立37周年(1984年),是贸大法学院成立25周年(1996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法学院特设“我与贸法”校庆系列访谈栏目,抚今追昔,以校友和教师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回顾贸法人四十多年的栉风沐雨,辛勤耕耘、上下求索和砥砺奋进历程,以此激励我们的事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一裁:一飞和仲裁
——访1997届本科校友、一裁律师事务创办人林一飞

林一飞,福建莆田人,1997年本科毕业于贸大法学院,2001年获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英国阿伯丁大学(Aberdeen University)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厦门大学法学博士;1997年开始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工作,2017年创建一裁律师事务所。大学毕业24年来,他一步步把仲裁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广,从仲裁实务,到仲裁研究,再到仲裁员、仲裁律师。他在境内外出版仲裁相关的专业书籍达约50部,主要著作、译作有:《Judicial Review of Arbitration: Law and Practice in China》《商事仲裁实务精要》《仲裁裁决抗辩的法律与实务》《中国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执行》《国际商事仲裁法律与实务》《国际商事仲裁法律与实践》《国际商事仲裁新资料选编》《国际商事仲裁资料精选》《国际货物销售法律与实务》等。主编有:《China Arbitration Yearbook》《商事仲裁法库》《法律与诉讼仲裁实务系列》《最新商事仲裁与司法实务专题案例》系列。他是境内外多家主要仲裁机构仲裁员,作为首席仲裁员及仲裁员裁决大量商事案件。

1、大学

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这句诗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大学毕业的24年,林一飞也似一只“飞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踏过事业的雪泥,留下自己的痕迹。林一飞,个子高挑,朝气勃勃,神采飞扬。大学时的他更显瘦高,神色中略带腼腆。彼时,他这只飞鸿尚不知飞向何方,更不知道仲裁这片雪泥的沁人芬芳。人生的神秘就深藏于偶然踏入的那片雪泥中。他是1993年进入贸大法学院的,那时还叫作“国际经济法系”,系改学院是在他大三时。他当时考分在莆田名列前茅,填志愿时,有个朋友建议他选贸大,理由是很好、很热门,很多高考“状元”都选了贸大,而且那时外贸行业迅猛发展,毕业后容易找工作,有很好的出路。当年贸大属于提前录取的高校,他考上了,但他填的第一志愿不是法律系,他是被“调剂”到法律系的。今天看来,这个调剂可能更加适合他。大学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了法律的意识和思维。当时贸大有不少名气很大、业界认可的专家,他们在合同法、国际私法、国际商法、反倾销、反垄断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精深的研究,且实务经验丰富。对于他这个从南方小城来的学子而言,有很多可以学的知识,但更多时候他都在寻找学习的门径。从老师、从同学,从那些离他原来的生活相差巨大的学校和社会环境中,他一直在学习,虽然有点难,但也在成长着。大学四年仅仅为他开启了一线法律理论和实务的门缝,但让他窥见了将来无限的可能性。

2、仲裁机构

1997年,林一飞毕业后来到了深圳。他加入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后先后更名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现名“深圳国际仲裁院”)。这一来,就是十八年。在这里,他真正地开始接触仲裁,这个他在大学时就已经从作为仲裁员的各位老师处听说但也基本仅限于听说的行业。一开始,他是作为仲裁助理处理仲裁案件的程序工作。其中有一宗涉及到深圳基础设施项目的国际贸易案件合同,他印象比较深。一方面是因为刚从贸大毕业,部分知识正好可以与与活生生的实践进行对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该案涉及中外当事人、中外仲裁员的案卷超过50卷,开庭时间长,涉及国际商事仲裁的大部分程序和内容。这让他在从业之初就意识到了仲裁行业可能面临的压力。在仲裁机构,可以遇到很多法学界的前辈、很多专家,很多原本只在法学书籍和文章作者栏中见过。但办案的时间久了,发现越是著名的专家学者,越是平易近人,越是愿意提携后辈。按照他的说法,他们成为他今后走上学术和实务之路的一盏盏明灯。仲裁机构的工作繁忙但有序。在仲裁机构工作的时间里,作为案件管理人、核校人员、仲裁员或者业务负责人,林一飞处理了大量的仲裁案件,涉及许多方面的程序和实体问题。他不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而是逐渐边工作边开始对仲裁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日常的仲裁工作中有大量的案例,也会产生大量的问题。这为林一飞进行研究提供了基本素材。在仲裁机构工作的十八年间,他通过专著、译著或编著等各种形式,出版了数十本仲裁和争议解决相关的著作,内容涉及仲裁协议、仲裁程序、裁决的执行、司法审查等等。正因为他在仲裁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研究,他在三十出头时即获得法学研究员职称。他早年养成的研究习惯,直到今天仍在持续。每年原则上他仍会要求自己做固定的课题研究,或者出版一本仲裁和商事争议解决类的著作。在他看来,仲裁虽然是个很小的领域,但是研究仲裁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二十多年来,他在仲裁这片雪泥里踏出自己独特的痕迹,有些深,有些浅,但都是清晰可见、坚定无比。

3、一裁

基于对林一飞在仲裁和商事争议解决方面理论成果的了解,一些朋友和同事以为某一天他会去高校当一名教授;更大的可能,他会在仲裁机构待下去,熟悉业务、熟悉专业,兼具理论和实务能力,对于仲裁机构而言,他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大家都觉得机构专业管理人员和高校教授这两条路对他来说都很畅通无阻。他却一直在问自己,是不是该有一些不一样的经验?比如说,当律师。于是,四十岁那年他辞职了,进入了律师行业。这是一个令很多朋友不解的选择:干得好好的,干嘛从头开始?实际上,当律师并没有让他远离仲裁,只不过是从纯粹中间的立场换到另外一个角度来从事和推进自己熟悉和热爱的事业。对他来说,这会更加立体,更加全面,更有利于自己在仲裁和争议解决方面的理论和实务。两年过后,他创办了专门从事仲裁和商事争议解决的精品所:一裁律师事务所。一裁所创所之初,他和他的伙伴们就把研究和实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对他而言,专业能力要不断加强,就需要持之以恒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仲裁和争议解决实务中为当事人及其他各方提供最恰当的服务。同样,各种各样的实践为所涉及的法律问题通过理论研究方式深入剖析提供了鲜活的案例。研究和实务,成为保证一裁所能够飞翔的双翅。林一飞说,一裁所今后的发展,仍然会秉持初心。虽然他们正在筹划北京和上海办公室,但对于他们而言,规模从来不是最重要的,专业性才是他们的追求。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在仲裁和争议解决之路上与其同行。这也是他们随后创办“一裁杯”国际仲裁征文评选的理由。2021年的第三届“一裁杯”马上就要开始了,会有更多人和机构参与进来。他说,参与的人多了,制度和事业发展的概率就大了。一裁终局,是现代国际国内商事仲裁制度的主要特点。对于律所名称“一裁”是不是将他的名字和事业融为了一体的提问,他往往以哈哈一笑作为回答。

4、今后

相比以前,林一飞现在更忙了。他的时间主要分为三块:第一是担任首席仲裁员、独任仲裁员或边裁,每年大约处理百八十件的案件;第二是从事仲裁和争议解决律师业务,处理涉及到金融、资本市场、股权交易、建设工程、贸易、仲裁司法审查等各方面的案件;第三是继续仲裁和商事争议解决的研究和推广。在他看来,前者让他能站在中间的立场上,公正、公平地处理仲裁案件;次者让他能够深入到商业实践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后者则让他的思路和方向能超脱不同机构、不同法域。无论多忙碌,他都乐于享受生活。他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而且安排得还不错。他说自己从前应该算是一个文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没有大块时间去关注“诗和远方”了,他担心每天陷入过于理智之“裁”而被僵化。因为法律的严谨与理性与诗意人生可能不需要一裁终局,而是需要自己去调解、和解。

2020年于西藏

未来的林一飞将在学习、在研究、在实务的路上继续前行,虽然略显枯燥了点,但这既是习惯,也是兴趣,更是一种执着。有时他也会纠结:学法律,最大乐趣是用它解决问题;最大的苦恼是,本来以为能解决的问题却解决不了,会面临一些其他的、不可理解也不能谅解的因素。有时候,单纯用法律就可以解决,但现实却不是那么单纯。虽然如此,他的自勉也想跟大家共勉的是:无论任何时候,要拥有追求,怀有希望,抱有理想。他说,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努力本是深植于基因之中的,努力到无法努力为止,飞翔也会是到飞不动为止。惟此而已。

作者: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