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师资队伍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特色与使命——访贸大法学院许可副教授

2017年,许可老师在英国剑桥大学交流访问



1、“三栖”教师

许可,安徽省阜阳人,现为贸大法学院副教授、惠园优青学者,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他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博士,曾先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访问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法、公司法、法律经济学。

许可与贸大法学院的“学缘”和“教缘”始于人与人之间的相知,那是梅夏英老师在人民大学的一次讲座,他被梅老师的思想和学识所吸引。这位法学播种者、耕耘者身上散发出的无形的精神魅力感召、吸引他来到了贸大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此之前,许可做过五年律师。他觉得律师更专注于当下,而他骨子里更追求思想的东西,着眼于未来。他至今记得梅老师在入学时的一句话:“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思想,而人的高贵就在于思想。”             

青年教师许可在学术上可谓硕果累累。近年来,他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家》、《法商研究》、《政法论坛》、《现代法学》、《环球法律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东方法学》、China Legal ScienceMinnesota Law Review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60余篇,合作出版《所罗门之结:法律能为战胜贫困做什么》、《网络主权论》、《财产故事》、《数据宪章》、《大数据战争》等多部著作或译著。FT中文网、财经网专栏作者,发表评论性文章近百篇。

许可在贸大法学院播种(求学)、耕耘(任教)了七年,成为课堂大受欢迎,学术成果丰硕,社会服务繁忙的“三栖”教师。他深感自己在贸大法学院这方特色鲜明的事业舞台找到了用武之地。


2、履践贸法三特色

说到贸法的特色,许可用三个词作了概括:自由、开放、务实。他认为贸大法学院之所以能吸引外界,在竞争激烈的法律类中国高校中独树一帜,贸大法学院的学生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改革开放时代做出自己突出的贡献,与这三个特质密不可分。

关于自由。他认为,贸大法学院是个有着学术传承的法学院,但她并不局限于这种传承,而是鼓励自由精神,尊重每个老师的学术研究兴趣,给老师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他当老师就是为了这种自由。没有自由的思想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术成果。自由,是贸法给予他的第一笔财富。

关于开放。他觉得这个特色在贸法体现得十分突出。贸大本就是一所国际性的大学,从沈达明、冯大同两位先贤创立贸法之初,从“国际商法”这门课,就体现了贸法侧重于国际化的对外开放的法律这个特色。20213月成立的贸大涉外法律研究院传承了这个特色。开放,首先体现于立场,希望与世界对话。涉外法治研究院成立之后,许可在朋友圈留言:在这个世界上,越是别人要封闭时,我们越要开放;越是在别人打贸易口水战时,我们越要去打法律战。全球制度竞争的环境对中国涉外法律提出要求,贸大的法律人有责任和义务提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全球价值感召力的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在这方面贸法人大有可为且任重道远。体现在学科发展上,开放就是不断开拓,不吃老本,不固步自封。他所从事的网络法就是一个典型的开放性学科。它随着互联网、信息科技、数字社会应运而生,发展的过程中天然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法律窠臼。而且网络法不是从领域出发而是从问题出发的法律,客观上就要求突破既有的封闭性的学术壁垒,走向更加开放的学术研究。挑战在于每时每刻面临的新问题需要创造和深耕;机遇在于有可能超越前人的后发优势,超越包括其他中国院校和全球范围的积累,去弯道超车。

关于务实。许可认为法律有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的侧重,贸大法学院侧重于法律实务,无论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具有这个鲜明特色。当年沈达明先生撰写的大量著述也并非纯理论阐述。沈先生曾说:我的书都是为中国国际商事实践的需要而写。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这一宗旨,以实务为导向,体现在四十年来贸大法学院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之中。贸大法学院的毕业生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就是特别具有实践精神,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达到工作要求。老师们则与律师事务所、法院、监管机构、立法机关有着深度合作,其研究大都聚焦于实践问题展开,期望研究成果有助于中国法治的推进和完善,而非理论的高大上。

务实,具体体现于贸法老师们在研究和教学以外大多承担着社会服务的实物性工作。许可用ReST来表示他作为法律教师的角色多重性:Research研究,Service社会服务,Teaching教学。他坚信,法学是一个世俗但不低俗的学问,所有的问题并不是你通过理论推演得出,而必须深入现场掌握素材,看到事件发生和发展的真实样子。第一现场是法院纠纷过程;第二现场是参与立法、执法过程;第三现场是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作为全国人大法工委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的专家,他参与了这两部法律的起草论证;作为中央网信办的专家,他为监管执法提供学术智慧;作为法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他与海淀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法官们一起去对网络相关新型案件进行分析,而它们在书斋里往往无法预见;他深入到互联网企业,触摸着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中国公司每天面临、但在其他法域却尚未碰到的前所未见的难题,那里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鲜活的第一手素材增强了他学术研究的实践性,他还经常带学生一起去研究这些实践中的急迫且重大的问题。

说到贸法的自由、开放、务实三大特色之间的关系,许可认为:

自由是精髓。只有自由的研究,自由地探索,自由的发展,才能让每个老师和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也是吸引人才到法学院读书、任教的最重要的动力。

开放是导向,是自由的延伸。开放需要勇气,因为打破边界意味着要面对挑战,重新和世界对话,改变已有认知。新成立的“涉外法治研究院”就是一个破冰之举,打破了传统的对于国际法的认知,国际法不光是我们理解的国际条约、国际协定和国际组织,也包括外国法的规则、实践及其背后的文化传统。

务实则是自由和开放之后的落地生根,恰如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所言:“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只有直面现实的法律才是有生命力的法律。


3、从偶然到必然的使命

回顾过往,许可深感一个人的事业方向或研究特色并非预先设定,其间伴随着一连串偶然:他偶然遇见到了梅夏英老师,偶然来到了贸大法学院,偶然从事了网络法的研究。但偶然中的必然是:内心的精神价值推动他脱离束缚,在开阔的事业中不断被有潜力、有挑战的新事物所吸引,一连串外部条件的驱使和推动,特别是时代的发展趋势把他推到了网络法研究这个前沿。如果倒退五年、十年,这个研究自然无从谈起。

顺应时代趋势,在社会发展潮流中找到自己最能发挥价值的地方,许可为此感到十分幸运。他提醒自己,面对时代使命,始终不忘以自由和开放精神不断去打破边界,保持特色,以务实态度去把握历史脉搏,才能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从容前行。

(紫丁)